[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密集架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6890.0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金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长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1H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7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控制器 组控制 开关控制电路 电动密集架 人体传感器 节能装置 电源线 固定架 控制板 移动架 输出端电连接 输入端电连接 有效降低功耗 本实用新型 常开触点 断电状态 恢复供电 节能状态 装置实现 板连接 供电端 移动列 串接 电源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密集架节能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多个移动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组控制板,移动架上设置有列控制板,组控制板连接供电端,组控制板通过电源线将电源引入各个列控制板,还包括:人体传感器、控制器、继电器和开关控制电路;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所述电源线上;继电器的线圈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人体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装置实现不操作时,移动列是断电状态,固定列是节能状态;操作时能及时恢复供电,不影响正常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密集架,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密集架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密集架由于其优越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类档案馆建设中。现在新造的档案馆规模都比较大,有的库房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电动密集架中各种控制板、传感器检测器、触摸显示屏等都需要供电,即使某些部件可以处在待机状态耗电有所降低,但由于档案馆一般24小时不关电运行,消耗的电还是非常可观的。据统计,每个电动密集架在待机状态下,耗电3到10瓦;如果一个档案馆达到1到2千列,则每天耗电到达上百度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低电动密集架耗电量的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密集架节能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多个移动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组控制板,移动架上设置有列控制板,组控制板连接供电端,组控制板通过电源线将电源引入各个列控制板,还包括:人体传感器、控制器、继电器和开关控制电路;
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在所述电源线上;
继电器的线圈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人体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U1、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V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滑动电阻RL;二极管D1的正极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比较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还分别经电容C1、滑动电阻RL接地,滑动电阻RL的滑动端接地,比较器U1的负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供电电压,电阻R2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3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供电电压,继电器的线圈与二极管D2并联。
进一步地,比较器U1为LM385比较器。
进一步地,人体传感器设置在包括一个固定架和多个移动架的组列柜入口和出口处。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移动架功耗的功率检测电路;所述功率检测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功率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阻和信号处理电路;
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线上,采样电阻的采集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控制器。
进一步地,控制器为ATMEGA128A芯片。
进一步地,组控制板与供电端之间还设置有手动电源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密集架节能装置,在列控制板的供电电源线上设置自动控制开关,当移动架不操作时,彻底切断移动架供电,不再消耗电流;而此时固定架为节能状态。还设置人体传感器,检测到人员进入操作区时,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触点闭合,移动柜得电,进入工作状态。另外,控制器还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上位机无线通信,实现通断电的远程控制。本装置实现不操作时,移动列是断电状态,固定列是节能状态;操作时能及时恢复供电,不影响正常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功耗。按每组1个固定列+10个移动列计算,可节约90%以上的能耗,这对提倡绿色环保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长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长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6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