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天然气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2606.2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3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廖祥富;华松;张军;金巍;周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集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输送 汽化器 天然气供气系统 气瓶 进气口 液化天然气 常温天然气 液相输出口 出气端口 出液端口 缓冲罐 进液口 进液 供气 存储液化天然气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输出 输送管道 输送管路 抽液泵 出口端 进口端 出口 发动机 天然气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天然气供气系统。天然气供气系统用于为车辆的发动机提供天然气,其包括气瓶、低温输送泵、汽化器和缓冲罐。气瓶用于存储液化天然气,其具有液相输出口;低温输送泵通过液相输送管道与液相输出口相连接,并将气瓶内的液化天然气向外输出;低温输送泵具有进液端口、出液端口和出气端口,进液端口与液相输送管路相连;汽化器用于将液化天然气汽化为常温天然气;汽化器具有进气口、进液口和供气出口,进气口与低温输送泵的出气端口相连,进液口与抽液泵的出液端口相连;缓冲罐其进口端与汽化器供气出口相连,出口端用于向发动机输出常温天然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气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天然气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低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采用天然气作为车辆的燃料在各地区正积极推广使用。
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的车辆,需要一套天然气供气系统以顺利供气,现有的天然气供气系统,一类依靠自增压系统给气瓶增压,压出液化天然气经过汽化给车辆使用。自增压系统由空温式汽化器、增压调节阀、增压截止阀和气瓶内外管件等组成,车辆用气极度依赖于不稳定的气瓶压力,导致供气系统故障多;另一类通过抽液泵组件抽出气瓶内的液化天然气汽化后供车辆使用,但抽液泵组件须通过焊接在气瓶上的安装座以安装固定,且抽液泵一部分在气瓶内部,一部分在气瓶外部。采用此类天然气供气系统不仅安装座结构复杂,且位于气瓶内部的抽液泵组件部分无法检修,如果检修则必须破坏气瓶内外结构及管路系统,并重新对夹层抽真空,耗时耗力,费用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天然气供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然气供气系统,用于为车辆的发动机提供天然气,包括:气瓶,用于存储液化天然气,其具有液相输出口;低温输送泵,通过液相输送管道与所述液相输出口相连接,并将所述气瓶内的液化天然气向外输出;所述低温输送泵具有进液端口、出液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进液端口与所述液相输送管道相连;汽化器,用于将所述液化天然气汽化为常温天然气;所述汽化器具有进气口、进液口和供气出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低温输送泵的出气端口相连,所述进液口与抽液泵的出液端口相连;缓冲罐,其进口端与所述供气出口相连,出口端用于向所述发动机输出所述常温天然气。
优选地,所述液相输送管道的长度不大于500mm。
优选地,所述气瓶还具有气相输出口,所述气相输出口通过气相输送管道与所述汽化器的进气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气相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减压调节阀,所述减压调节阀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气相输送管道。
优选地,所述减压调节阀的设定压力范围为0~0.3Mpa。
优选地,所述汽化器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三条汽化通道,分别为第一汽化通道、第二汽化通道和第三汽化通道;所述供气出口包括三个常温天然气出口,分别为第一常温天然气出口、第二常温天然气出口和第三常温天然气出口;所述气瓶的气相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汽化通道与所述第一常温天然气出口相连;所述低温输送泵的出气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汽化通道与所述第二常温天然气出口相连;所述低温输送泵的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三汽化通道与所述第三常温天然气出口相连。
优选地,各常温天然气出口通过三条相互独立的输气管路与所述缓冲罐相连。
优选地,所述低温输送泵通过驱动件驱动其工作,所述驱动件与车辆电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低温输送泵的出液端口与所述汽化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流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然气供气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集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集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2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身部外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进气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