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废料碳化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1101.1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八一;李岷韩;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一新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碳化生产线 预烘干装置 从上至下 固体废料 裂解装置 碳化装置 下料口 烘干 内筒 外筒 第二进料口 第一进料口 高温鼓风机 旋风分离器 出料口 低缺陷 内筒体 燃烧器 投料口 外筒体 引风机 联产 生产工艺 贯通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废料碳化生产线,生产线从上至下包括预烘干装置、烘干裂解装置以及碳化装置;碳化装置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内筒、第一主轴、燃烧器、第一下料口、第一进料口等;烘干裂解装置包括第二外筒、第二内筒、第二主轴、第二下料口、第二进料口等,预烘干装置包括高温鼓风机、投料口、内筒体、外筒体、旋风分离器、引风机以及出料口等,三个装置从上至下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固废联产的生产工艺,解决了传统高能耗污染大、效率低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废料碳化生产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20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固体废物排出量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保护受到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迅速发展。对于那些固废许多国家不断采取心措施和新技术来处理方法分别有:焚烧、熔融、煅烧、有氧裂解 、单机单温无氧裂解。
矿业废物从在低洼地堆存,发展为矿山土地复原、安全筑坝等。工业废物从消极堆存,发展到综合利用。城市垃圾从人工收集、输送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和管道化收集输送;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滤沥循环填埋;从露天焚化和利用焚化炉,发展到回收能源的焚化,中温和高温分解等,从压缩成型发展为高压压缩成型。城市有机垃圾和农业有机废物还用于制取沼气回收能源。工业有害渣从隔离堆存发展到化学固定、化学转化以防止污染。总的趋势是从消极处置转向积极利用,在实现资源化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我们分别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处理固废。
这些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用于焚烧、熔融、煅烧、有氧裂解 、单机单温无氧裂解这些方法来处理固废具有很大的缺点比如:
1、设备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
2、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二次污染;
3、设备锈蚀现象严重;
4、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料碳化生产线用于解决上述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废料碳化生产线,所述生产线从上至下包括预烘干装置、烘干裂解装置以及碳化装置;
所述碳化装置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内筒、第一主轴、燃烧器、第一下料口、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内筒设置在第一外筒内,所述第一主轴贯穿整个第一内筒,所述第一主轴通过电机传动,位于内筒内的第一主轴上还设置若干爬杆,每个爬杆上均设置爬刀;所述第一外筒内的下方设置若干燃烧器,燃烧器的底部通过设置耐火砖支撑,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第一内筒的上端,所述第一下料口设置在第一内筒的下端;
所述烘干裂解装置包括第二外筒、第二内筒、第二主轴、第二下料口、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内筒设置在第二外筒内,所述第二主轴贯穿整个第二内筒,所述第二主轴通过电机传动,位于内筒内的第二主轴上还设置若干爬杆,每个爬杆上均设置爬刀;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在第二内筒的上端,所述第二下料口设置在第二内筒的下端;所述第二下料口与碳化装置的第一进料口通过链接管道贯通,所述第二外筒的下端与碳化装置的第一外筒的上端通过一个夹套热风管贯通;
所述预烘干装置包括高温鼓风机、投料口、内筒体、外筒体、旋风分离器、引风机以及出料口;所述投料口连通内筒体,所述内筒体通过电机带动大小齿轮旋转而转动,所述内筒体的一端设置夹套热风管,所述夹套热风管连通烘干裂解装置的第二外筒,夹套热风管的中间设置高温鼓风机,将碳化装置以及烘干裂解装置的外筒内的热量传送至内筒体内,所述内筒体的另一端连通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连通内筒体,另一端依次连通旋风分离器以及引风机;所述出料口的下端与烘干裂解装置的第二进料口连接。
上述烘干裂解装置能够根据需求设置若干台,每个烘干裂解装置的内筒之间相互贯通,每个内筒之间通过进料口和下料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一新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一新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1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