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9635.0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1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顾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川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14 | 分类号: | B23Q7/14;B23Q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沈菊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式制动器 固定装置 缸体加工 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 表面固定 第二滑块 夹紧装置 万向轮 支撑板 人力物力 轴承转动 齿轮 缸体 卡块 卡住 转动 节约 移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夹紧装置,涉及盘式制动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装置,支撑装置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万向轮,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滑块、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与支撑装置的配合可以将第一固定装置移动至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工作台上,从而促进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效率,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通过按下第二把手,使得卡块不在卡住齿轮,从而转动第一把手,使得第二滑块带动第三支撑板水平移动,从而使得盘式制动器缸体在水平方向得以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盘式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现在大部分轿车用于全部车轮,少数轿车只用作前轮制动器,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以使汽车有较高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另外通风式制动盘,从外观上看,您会发现有许多从制动盘圆心通向边缘的孔洞,这些孔洞都是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它们可以通过车辆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形成空气对流,为制动盘降温,起到了防止制动热衰减的作用。
由于盘式制动器平面和孔的加工需要在不同类型的车床、铣床、钻床等设备上完成,工件需要转运多次,其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差、劳动强度较大,因此现有的生产工艺及其夹具不能满足盘式制动器缸体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夹紧装置,通过万向轮与支撑装置的配合可以将第一固定装置移动至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工作台上,从而促进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效率,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解决了现有的由于盘式制动器平面和孔的加工需要在不同类型的车床、铣床、钻床等设备上完成,工件需要转运多次,其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差、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缸体加工的夹紧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滑块、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开有一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槽内壁开有一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内壁开有一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滑块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一表面固定有十六个齿柱,所述第一把手一表面固定有第四支杆,所述第四支杆另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一表面且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十六个齿柱齿合,所述第二把手一表面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把手一表面固定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另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一表面且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与齿轮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三把手,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与第三滑块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开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开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壁开有一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把手一表面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间隙配合,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分别固定有第四滑块和第五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一表面与第五滑块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四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五滑块与第四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五滑块一表面固定有第四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开有一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川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川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9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