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6246.2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7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范石磊;丁路宁;周健斌;窦忠谦;周铮;李效法;杨飞;梁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王菲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翼 襟翼 机翼 高升力装置 机翼主翼 动力学 本实用新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1)包括机翼主翼面(2)、缝翼(3)和襟翼(4),其中,所述机翼主翼面(2)为机翼梁(21)和机翼维型(22)的结构形式,所述缝翼(3)为缝翼梁(31)和缝翼维型(32)的结构形式,所述襟翼(4)为襟翼梁(41)和襟翼维型(42)的结构形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机设计领域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具体地涉及一种风洞试验模型。
背景技术
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高升力系统、例如襟翼和缝翼打开,这会带来新的动力学问题,即失速颤振。目前由对于失速颤振尚没有可靠的计算分析方法,也没有民机模拟高升力装置颤振模型的相关设计。因此需要设计带高升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开展相关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民机失速颤振试验研究,由此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失速颤振开展研究,同时为理论分析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实现,所述模型包括机翼主翼面、缝翼和襟翼,其中,所述机翼主翼面为机翼梁和机翼维型的结构形式,所述缝翼为缝翼梁和缝翼维型的结构形式,所述襟翼为襟翼梁和襟翼维型的结构形式。
通过梁和维型的结构形式,进行刚度模拟。所述梁形成所述模型的骨架,所述维型形成所述模型的外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缝翼梁之间可设有支撑弹簧片,用于提供所述缝翼的连接刚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弹簧片能够由另一支撑弹簧片替代,用于实现所述缝翼的另一卡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襟翼梁之间可设有扭转弹簧,用于提供所述襟翼的连接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襟翼梁之间可设有卡位支架,所述卡位支架能够由另一卡位支架替代,用于实现所述襟翼的另一卡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翼维型、所述缝翼维型、所述襟翼维型可以为蒙皮、膜或塑料泡沫。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颤振的模型,其为与高升力装置动力学相似的弹性模型,能够模拟飞机起飞降落时所有襟翼和缝翼的卡位,并且模能够拟襟翼、缝翼的支持刚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机翼主翼面、缝翼和襟翼的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缝翼和襟翼连接刚度的模拟方式;
图6示出了缝翼的不同卡位;
图7示出了襟翼的不同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1的示意图,其采用梁和维型的结构形式来模拟刚度。如图1所示,模型1包括机翼主翼面2、缝翼3和襟翼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6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专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飞机地面空调智能风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