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地磁扰动探测的车辆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6005.1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2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宋俊磊;魏奕;徐朝玉;杨至恒;董凯锋;晋芳;莫文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G08G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邹桂敏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探测模块 地磁扰动 触发信号 探测模块 主控机 车辆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检测 车辆通过 探测 唤醒 车辆类型 唤醒功能 检测系统 运动车辆 主控模块 体积小 功耗 简易 通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地磁扰动探测的车辆检测系统,能够实现运动车辆的存在检测及车辆类型的识别。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模块、用于对车辆的存在和距离进行检测的超声波探测模块和在车辆通过时发出触发信号的地磁扰动探测模块;所述主控机与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和所述地磁扰动探测模块通信,并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唤醒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利用地磁扰动探测模块在检测到车辆通过时向带有唤醒功能的主控机发出触发信号,使所述主控机唤醒超声波探测模块,然后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对车辆的存在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安装简易、不破坏路面且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磁扰动探测的车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从军事方面来讲,路面监控设备可以在一些军事管制路段或是设伏路段有效的控制敌方设备车辆或是履带车,在单兵作战的负重量有限的情况下,监控系统的体积越小、重量越轻,越方便携带,实用性也就越好,同时还要兼顾监控的准确性。传统的路面检测设备大多体积较大,成本高,很难在一些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保持高精度测量,并不适合单兵携带。因此,一个便捷、高效的车辆检测系统对于军事作战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有的车辆检测系统大多采用视频检测、激光检测与地磁线圈检测,如名称为专利车辆闯红灯检测系统、一种车辆检测系统以及一种智能环行线圈车辆检测器的专利文件,它们的检测原理都是通过优化现有的检测系统、更换识别算法来提高监测的精度,或通过增加外部设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无法满足便携、隐藏性好等要求。
在车辆检测中使用的传感器有两种类型:主动式(active sensors)和被动式(passive sensors)。例如激光测距仪、毫米微波雷达等为主动式传感器, CCD摄像机以及目前在军事、民事领域广泛使用的地磁线圈探测仪、超声以及红外传感器则属于被动式传感器。
红外检测可以精确的检测静止车辆的位置,多红外传感器装置还可以检测运动中的车辆的行驶速度,适用于多车道路段。红外检测的缺点就是传感器灵敏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雾霾、雨雪等天气都会大大降低检测灵敏度。
路面上常见的视频检测设备可以同时监测多个路段的车流情况,分析视频画面可以得到大量的车辆参数,而多个视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大范围路面检测。视频检测的缺点与红外检测设备大致相同,在雾霾、雨雪天气下很难保证检测精度,而且安装难度大、成本高,不适合一些有快速安装要求的情况。
微波检测在一般的大风、大雾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并可以保持测量精度,适用于多车道检测,能够快速反应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但是无法检测静止不动的车辆,对于不同的检测要求,天线的传输宽度与传输波形也不一样。
传统地磁车辆检测系统中,感应线圈法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路面车辆检测技术,其高频激励模型还可以提供车辆分类功能,但是这种检测方法的弊端就是安装、维护不够方便,必须要停止道路的使用并破坏路面,而且一个完整的感应线圈检测系统需要多个感应线圈同时检测,便捷性不够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磁扰动探测的车辆检测系统,体积小、成本低、不破坏路面且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磁扰动探测的车辆检测系统,包括主控机、用于对车辆的存在进行检测的超声波探测模块和在车辆通过时发出触发信号的地磁扰动探测模块;所述主控机与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和所述地磁扰动探测模块通信,并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唤醒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地磁扰动探测模块具有两个,沿马路的延伸方向分设于所述超声波探测模块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地磁扰动探测模块包括AMR传感器和地磁扰动探测器,所述AMR传感器通过IIC总线与所述地磁扰动探测器连接,所述地磁扰动探测器与所述主控机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6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视化预警系统设备
- 下一篇: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交通情况调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