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水质探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7324.6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7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西平;汪敏;苏赋;苟智坚;李伟彬;李季;郑达;冯浩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品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49 | 分类号: | G01N21/49;G01N21/31;G01N3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仪 显示仪器 检测 取水器 吸水管 小杆 挤压 伸缩杆 锂电池 探头 大杆 球形过滤器 电连接 探测仪 分析 壳体底部中心 按压 本实用新型 探测仪壳体 水质 从上至下 固定设置 可收缩 水样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水质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仪壳体、锂电池、检测容器、检测仪探头、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伸缩杆、连接吸水管、球形过滤器、挤压取水器,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锂电池、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挤压取水器和检测容器,检测容器内设有检测仪探头,检测仪探头与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电连接,锂电池与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电连接,壳体底部中心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大杆和小杆,且小杆可收缩入大杆内,连接吸水管设于大杆和小杆内,小杆底部设有球形过滤器,挤压取水器通过管道与检测容器相连通,检测容器通过管道与连接吸水管相连通,按压挤压取水器,水样通过吸水管进入检测容器内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水质探测仪。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水包括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为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安全,每一种水都要相应的标准要求,故而,都需要对各类水质进行检测,随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后期对水质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
现有技术对水质的检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庞大的系统,水质检测的项目内容也很多,检测水质的仪器也是种类繁多,一些简单的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往往检测项目比较单一,想要取得多项检测数据,需要携带多种不同的检测仪器,给人们快速检测水质,特别是野外偏远地区的水质检测带来很大的不便性。一种相对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检测项目内容较多的水质检测仪器能为我们水质检测带来很大的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的水质探测仪,提供相对较多的检测项目,并且携带方便,给快速水质检测带来很大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式水质探测仪,包括探测仪壳体、锂电池、检测容器、检测仪探头、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伸缩杆、连接吸水管、球形过滤器、挤压取水器,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锂电池、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挤压取水器和检测容器,检测容器内设有检测仪探头,检测仪探头与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电连接,锂电池与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电连接,壳体底部中心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大杆和小杆,且小杆可收缩入大杆内,连接吸水管设于大杆和小杆内,小杆底部设有球形过滤器,挤压取水器通过管道与检测容器相连通,检测容器通过管道与连接吸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检测容器包括浊度检测容器、分光光度检测容器、色度检测容器和PH检测容器,并且浊度检测容器、分光光度检测容器、色度检测容器和PH检测容器分别通过管道与连接吸水管和挤压取水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包括并列固定于探测仪壳体内并分别与检测仪探头连接的浊度仪、分光光度计、色度计和PH计。
进一步地,检测仪探头包括分别设于浊度检测容器、分光光度检测容器、色度检测容器和PH检测容器内的浊度仪探头、分光光度计探头、色度计探头和PH计探头,并且浊度仪探头、分光光度计探头、色度计探头和PH计探头分别与浊度仪、分光光度计、色度计和PH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探测仪壳体上设有透明视窗口,透明视窗口与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的显示屏正对,用于观察检测仪分析显示仪器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探测仪壳体上设有与挤压取水器相配合的挤压按钮。
进一步地,大杆与小杆相连的部位设有密封橡胶,大杆与小杆外壁设有便于观察的刻度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携带便捷给水质检测带来很大的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品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品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7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