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5124.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李娟;孙英新;白孝明;罗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68 | 分类号: | A01G18/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8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身 上盖 下盖 内锥 本实用新型 培养基 培养瓶 羊肚菌 栽培种 旋紧 接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菌种 装料 降低污染 螺纹连接 生产效率 倒置 旋开 旋下 杂菌 正置 装入 取出 概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瓶,主要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它包括瓶身、上盖、内锥和下盖四个部分。所述上盖和下盖与瓶身采用螺纹连接。培养基装料时,瓶身倒置,旋开下盖,内锥置于上盖中央,装入培养基,最后将所述下盖与瓶身下部旋紧。在接种过程中,瓶身正置,将所述上盖旋下,取出内锥,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完成后,将所述上盖与瓶身旋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杂菌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为羊肚菌的栽培种的培养瓶。
背景技术
野外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比较小或中等,子实体在6~14.5cm之间,菌盖椭圆形或卵圆形不等,顶端钝。羊肚菌是子囊菌中非常著名的美味食用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苯丙氨酸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羊肚菌所含的营养相当丰富。羊肚菌为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羊肚菌的栽培方式以人工的仿野生栽培为主,生产流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生产基地完成,包括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栽培种培养。第二部分在种植基地完成,包括栽培种的种植、日常管理。现在盛装培养基的容器以食用菌培养袋或原始培养瓶为主。其弊端在于食用菌培养袋会导致装料困难、无法精确地控制装料的数量、封口的效率低;原始的培养瓶装料口和接种口共用,由于瓶口多在5cm以上,在接种的过程中会加大污染杂菌的概率,使良品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培养装置。解决目前羊肚菌栽培种生产效率低,污染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提供一种羊肚菌培养瓶,包括瓶身、上盖、下盖和内锥四个部分。所述上盖为接种口,直径2.4cm,能够与内锥结合和分离。所述下盖为装料口,直径为7.5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所述结构包含上下两个盖,将接种口与装料口分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概率。同时加入内锥可以将菌种接至培养基的中心,能够使菌丝快速萌发生长,缩短培养时间,防止菌丝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上盖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上盖俯视图;
图中:1、瓶身;2、上盖;3、下盖;4、内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清楚明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技术内容及结构特点,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其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包括瓶身(1)、上盖(2)、下盖(3)和内锥(4)。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盖(2)设置有透气口。所述上盖(2)和下盖(3)能够与瓶身螺纹相连。
在进行培养基装料时,瓶身倒置,所述内锥(4)置于上盖(2)中央,然后将上盖(2)和与瓶身(1)螺纹旋紧。然后将下盖(4)旋出,然后将羊肚菌培养基装入瓶内。然后将下盖(4)与瓶身(1)螺纹旋紧,至此培养基装料完成。
在进行羊肚菌接种时,瓶身正置。所述上盖(2)从瓶身(1)旋出,取出内锥4,然后将羊肚菌菌种从瓶身(1)接入,然后将所述上盖(2)与瓶身(1)螺纹旋紧,至此接种完成。
所述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直径7.5cm、高15.5cm。
所述瓶身(1)、上盖(2)、下盖(3)和内锥(4)均采用2mm厚度的聚丙烯材料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东学院,未经辽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5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种植架
- 下一篇:一种菌类种植用湿度智能调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