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3428.1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0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时国民;时清;李文辰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吴彩凤 |
地址: | 2140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器 束流 设备本体 水体循环 增氧装置 水体 本实用新型 上支撑架 深浅 水泵 浮筒 安装方便 拆卸更换 管道连接 立体循环 水体处理 下支撑架 周边水体 装置结构 自然水体 上端 罩设 温差 地貌 地形 体内 调控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方罩设浮筒,所述设备本体下部为束流桶,所述束流桶底部外侧设有水泵,所述束流桶内设有射流器,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射流器,所述射流器上端连接有下支撑架;所述设备本体内上部设有上支撑架。本实用新型设置可以实现周边水体立体循环,提高水流速度,同时实现水体深浅层交换,消除水体深浅层温差;水体循环增氧装置不受水体的地形、地貌限制,可以自行调控束流桶的深度,适用于任何自然水体;依据当时水体处理需要的深度,通过拆卸更换上支撑架来调节射流器所处深度的位置;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污染源直接排放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导致了河道内水体发黑发臭,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形成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对生活在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当水体中接受的外源性污染源的量超过水体本身的水环境容量时,将直接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降低。当水体中溶解氧低于2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溶解氧的快速降低使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目前通常采用增氧泵或者在水面上放置旋转运动的增氧装置或者叶下搅拌设备对水体进行增氧处理,但是仍然存在增氧效果不好的技术缺陷。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水体增氧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方罩设浮筒,所述设备本体下部为束流桶,所述束流桶底部外侧设有水泵,所述束流桶内设有射流器,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射流器,所述射流器上端连接有下支撑架;所述设备本体内上部设有上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架能够拆卸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本体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浮筒为穹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为呈夹角120度的三根支撑架组成且三等分圆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设置3个。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呈夹角120度分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周边水体立体循环,提高水流速度,同时实现水体深浅层交换,消除水体深浅层温差;水体循环增氧装置不受水体的地形、地貌限制,可以自行调控束流桶的深度,适用于任何自然水体;依据当时水体处理需要的深度,通过拆卸更换上支撑架来调节射流器所处深度的位置;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体循环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水体复氧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水泵,2-管道,3-射流器,4-束流桶,5-下支撑架,6-上支撑架,7-浮筒,8-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3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曝气增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体复氧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