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化动能气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8280.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9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清明 |
主分类号: | C04B32/00 | 分类号: | C04B3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粒 回道 磁化 动能 可用 过滤 核磁共振磁场 吸附结构 不规则 次高温 粗粒状 培养土 水份 碳质 微孔 窑烧 水产养殖 附着 污染源 泥土 合成 侧面 | ||
一种磁化动能气纳结构,包括有一泥粒与一外层,该泥粒由泥土与水份均匀混合并搓合成粗粒状,再经两次高温窑烧且结合核磁共振磁场处理而成,使该泥粒的泥粒本体内部产生不规则回道,并该回道于该泥粒本体表面产生多个微孔,该外层则使用碳质粉并附着于该泥粒本体表面以及该回道内侧面,藉此,可用于吸纳或过滤,可用于有机培养土、水产养殖、过滤污染源等的吸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磁化动能气纳结构,一种经高温窑烧的烧结土,主要用于吸纳或过滤污染源的吸附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案号第200820139604.4号「吸纳泥粒结构」的新型申请案,其藉由将泥土与水份均匀搓合成粗粒状,并经两次高温窑烧以及核磁共振等后续处理后,可制成内部具有不规则回道且于表面产生多个微孔的泥粒,该制造出的泥粒可应用于培育植物、鱼塭养殖与过滤污染源等不同领域。
然而该习知技术的吸纳泥粒结构中,虽透过高温窑烧与核磁共振来使泥粒具有10的14次方的分子运动,而使泥粒可应用于农作、养殖与过滤等不同领域并产生助益功效,但其分子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向外传送的效率有时较为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助益功效。
有鉴于上述缺失弊端,本实用新型创作人认为具有改正的必要,遂以从事相关技术以及产品设计制造的多年经验,秉持优良设计理念,针对以上不良处加以研究创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终乃推出本实用新型磁化动能气纳结构,其以更正产品结构以提升产品优良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化动能气纳结构,其结构简单,提供一种在泥粒附着有使用碳质粉的外层,以增强其助益功效的烧结土结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化动能气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泥粒,由相互均匀混合的泥土与水份搓合成粗粒状,并经两次高温窑烧且于第二次窑烧结合核磁共振磁场处理,使内含的水份由内而外产生爆炸而成,该泥粒具有一泥粒本体,该泥粒本体内部具有在水份由内而外爆炸时所产生的不规则回道,并该回道于该泥粒本体表面产生多个微孔;
一外层,使用碳质粉,该外层附着于该泥粒本体表面以及该回道内侧面。
其中,该泥粒在经两次高温窑烧时,第一次是渐进式升温至600℃并窑烧达8小时,第二次再以1200℃窑烧达8小时。
藉此,经过高温窑烧与核磁共振处理的泥粒会具有1014赫兹的振动而发出8~12μm的分子同步共振效应波,而因外层是使用电阻值小而导电性佳的碳质粉,所以外层能够提升共振效应波向外传送的效率,进以提升共振效应波所能达到的助益功效,而使本实用新型成为一相当具有进步性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磁化动能气纳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磁化动能气纳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磁化动能气纳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磁化动能气纳结构,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其包括:
一泥粒1,系由相互均匀混合的泥土与水份搓合成粗粒状,并再经两次高温窑烧且于第二次窑烧结合核磁共振磁场处理,使内含的水份由内而外产生爆炸而成,该泥粒1具有一泥粒本体11,该泥粒本体11内部具有在水份由内而外爆炸时所产生的不规则回道12,并该回道12于该泥粒本体11表面产生多个微孔13。
一外层2,使用碳质粉,该外层2紧密地附着于该泥粒本体11表面以及该回道12内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清明,未经陈清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8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