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扫描的热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5029.6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7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清;张宁;张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安瑞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接头 镜头盖 主机 本实用新型 成像系统 动态扫描 红外成像 红外镜头 螺栓固定 热成像仪 安装座 连接槽 尾端 红外探测器 图像处理器 存储器 供电模块 镜头组件 前端设置 清洁操作 补光灯 遮阳板 螺孔 摄像机 镜头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态扫描的热成像仪,包括安装座、活动接头以及主机;安装座的中部为凹槽;活活动接头的尾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凹槽内;活动接头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槽,主机的尾端设置有螺孔,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连接槽内;主机包括外壳、成像系统以及镜头盖;外壳上具有遮阳板;成像系统包括补光灯、红外镜头、红外探测器、图像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供电模块;镜头盖设置在外壳前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成像摄像机,优化了红外镜头的镜头组件,使得红外成像的性能更加优良,同时还增加了镜头盖,使得镜头得到更多保护,便于随时进行清洁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动态扫描的热成像仪。
背景技术
光是一种电磁波,通常人们将红外光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一样的本质。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外光长的称为红外光。红外光线的波长在780nm~1000μm之间,位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
在夜视监控系统中,常规的办法是利用可见光照明,但这种方式存在不能隐蔽、容易暴露监控目标等缺点,因此使用较少,隐蔽、科学的夜视监控是采用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任何物质在绝对零度(-273℃)以上都有红外线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摄像机最典型的就是红外热像仪,但是,这种特殊的红外摄像机造价昂贵,因此仅限于军事或特殊场合使用。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是采用红外灯辐射“照明”(主要是红外光线),应用普通低照度黑白摄像机、彩色转黑白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感受周围景物和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实现夜视监控。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成熟,稳定,成为夜视监控的主流。
然而,现有的红外摄像机的摄像效果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红外镜头,因此对红外镜头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摄像效果。此外,现有的摄像机一般未配置具有清洁刷的镜头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扫描的热成像仪。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态扫描的热成像仪,包括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座上的活动接头以及与活动接头连接的主机;
安装座的中部为具有螺孔的凹槽;活动接头的尾端设置有内螺孔,活动接头的尾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凹槽内;活动接头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槽,主机的尾端设置有螺孔,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连接槽内;
主机包括外壳、成像系统以及镜头盖;外壳上具有遮阳板;成像系统包括补光灯、红外镜头、红外探测器、图像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供电模块; 镜头盖设置在外壳前端;
红外镜头包括:
沿光轴从物面侧至像面侧依次包括第一透光镜、第二透光镜、第三透光镜;第一透光镜具有正折光力,且其物面为凸表面,像面为平面;第二透光镜具有负折光力,且其物面为凹表面,像面为平面;第三透光镜具有正折光力,且其物面为凹表面、像面为凸表面;
镜头盖包括镜盖本体,以及装设在镜盖本体外侧表面的清洁夹机构,镜盖本体的外侧表面圆心处有一块圆形的第一磁体;清洁夹机构包括带刷毛的镜头刷体、盖套和弹性夹片,在清洁刷本体的尾部连接有弹性夹片,弹性夹片的前端接触清洁刷本体的一侧有若干防滑齿,在清洁刷本体的另一侧壁有一个凹槽,在凹槽底部附着有第二磁体。
优选的,镜盖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壳前端。
优选的,遮阳板上设置有挂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安瑞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中安瑞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5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位传感装置及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智能型监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