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4032.2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3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明;夏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0/00 | 分类号: | B63H20/00;B63H5/16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21016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叶 防护圈 舷外机 防护罩 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 上连接板 水下壳体 下连接板 第一端 进水口 杂物 防护 设备领域 意外损伤 压水板 尾翼 肢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涉及舷外机设备领域。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包括:防护圈、防护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防护圈径向套设安装于桨叶外侧,用于防护桨叶的外侧,防止物体与桨叶碰撞;防护板位于防护圈进水口侧,并且防护板与防护圈固定连接,防护板用于防护杂物从防护圈进水口进入桨叶;上连接板第一端与防护圈固定连接,第二端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压水板固定;下连接板第一端与防护圈固定连接,第二端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尾翼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防止杂物进入桨叶,减伤了桨叶的非正常损耗,并且还能有效的防止操作人员肢体意外进入桨叶造成意外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舷外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
背景技术
舷外机是一种悬挂在舟、艇艉板上,能推动舟、艇航行的可卸式动力装置,通过桨叶旋转推动水流为动力;因为其结构简单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拆卸方便、操作简单、噪音小等特点,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6031736 U所公开的一种舷外机,包括固定板、壳体、发动机、减速器、桨叶和防护板;固定板固定在壳体上,发动机、减速器固定在固定板上,减速器的输出轴伸入壳体内;壳体相对于固定板另一侧固定有圆筒状固定轴,圆筒状固定轴内设有桨叶轴,桨叶轴一端伸入壳体内,另一端伸出圆筒状固定轴,桨叶固定在桨叶轴上;防护板包括三角形板和长条板,三角形板固定在壳体与圆筒状固定轴之间,长条板固定在圆筒状固定轴下方,长条板上靠近桨叶的一端设有弯折部;减速器输出轴和桨叶轴通过同步带传动。
但上述舷外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杂物进入桨叶非常容易造成舷外机桨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解决舷外机在使用过程中杂物进入桨叶从而造成桨叶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包括:防护圈、防护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防护圈径向套设安装于桨叶外侧,用于防护桨叶的外侧,防止物体与桨叶碰撞;
防护板位于防护圈进水口侧,并且防护板与防护圈固定连接,防护板用于防护杂物从防护圈进水口进入桨叶;
上连接板第一端与防护圈固定连接,第二端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压水板固定;
下连接板第一端与防护圈固定连接,第二端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尾翼固定。
其中,上连接板第二端通过螺钉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压水板固定。
其中,下连接板第二端通过螺钉与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尾翼固定。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防止杂物进入桨叶,减伤了桨叶的非正常损耗,并且还能有效的防止操作人员肢体意外进入桨叶造成意外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通过螺钉铆接的安装设计,使防护罩在安装时只需在舷外机水下壳体的压水板固定和尾翼加工安装孔即可,无需对舷外机多大幅度改动,方便防护罩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轻型舷外机桨叶的防护罩正面结构图;图中:1为防护圈;2为防护板;3为上连接板;4为下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4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