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共振兼容性穿刺活检导向的微波消融针以及穿刺活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3862.3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纪建松;王永刚;江荣华;杨小唤;宋晶晶;赵中伟;范晓希;吴发宗;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地址: | 210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活检 针芯 微波消融针 中空结构 消融针 磁共振兼容性 穿刺活检针 手柄 磁兼容 内管 针杆 针头 人体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 病变组织 导向作用 降低污染 消融手术 依次连接 穿刺 进针 适配 微波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活检导向的微波消融针,包括能够用于穿刺活检的针芯和消融针本体,所述消融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头、针杆以及手柄的中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与针芯适配的内管,所述消融针本体的内管能够沿着针芯进入人体目标位置。在MRI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后,中空结构的磁兼容微波消融针在磁兼容穿刺活检针针芯的导向作用下穿刺入病变组织开展微波消融手术,能有效避免二次进针,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降低污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活检导向的微波消融针以及穿刺活检针。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等因素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我国居民的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微波消融治疗肿瘤技术以其创伤小、危险性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日益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
对恶性肿瘤来说,其病理分类、分型甚至基因检测是否有突变是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其检测结果直接决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术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活检穿刺术,但是由于CT有电离辐射,软组织图像分辨率不高,且部分金属植入物患者存在伪影,使得CT引导在判断肿瘤边界及定位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获得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并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目前MR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韧带、肌肉、腹腔器官等,且由于MRI无辐射暴露危险,常使用于生殖系统、乳房、骨盆及膀胱的扫描。相比CT,MRI在图像分辨率、软组织对比度及任意多方位成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穿刺活检后,微波消融针二次进针消融势必会增大病人的痛苦,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的消融针在提高穿刺活检准确度及减轻患者病痛方面还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活检导向的微波消融针以及穿刺活检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活检导向的微波消融针,包括能够用于穿刺活检的针芯和消融针本体,所述消融针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头、针杆以及手柄的中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有与针芯适配的内管,所述消融针本体的内管能够沿着针芯进入人体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针杆与针头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套,所述聚四氟乙烯套包括聚四氟乙烯套本体和聚四氟乙烯套阶梯部,聚四氟乙烯套阶梯部直径小于针杆直径,聚四氟乙烯套本体设置在针杆和针头之间,聚四氟乙烯套阶梯部插入针杆与内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针头包括针头本体、第一针头阶梯部和第二针头阶梯部,所述第一针头阶梯部直径小于聚四氟乙烯套本体直径,第二针头阶梯部直径小于聚四氟乙烯套连接部,第一针头阶梯部设置在聚四氟乙烯套本体于内管之间,第二针头阶梯部设置在聚四氟乙烯套阶梯部与内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针头阶梯部设有与针杆与内管之间的间隙处连通的偏心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后端设有水箱,水箱内设有磁兼容合金水管接头以及磁兼容射频同轴连接器,磁兼容合金水管接头连接毛细管,磁兼容射频同轴连接器连接同轴电缆,所述毛细管与同轴电缆均设置在针杆与内管之间的间隙中并延伸到针头端,所述同轴电缆靠近针头一端插入针头连接部的偏心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针芯、穿刺活检针外管、针杆、内管、毛细管以及水箱均为磁兼容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管胶接在针头、针杆以及手柄的中空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3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消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手术导航的柔性无创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