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2743.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1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管志云;刘玉坤;景学森;李才;夏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5B30/04;F25B30/06;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张佳文 |
地址: |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路1228弄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式热泵 内固定 废气 排出管路 传热管 发生腔 蒸发腔 催化氧化处理 余热回收系统 催化氧化器 废气管道 发生器 蒸发器 壳体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废气余热 高温废气 回收烟气 深度回收 换热器 冷凝器 冷凝腔 吸收器 吸收腔 出管 热管 余热 进口 出口 | ||
1.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催化氧化器(1)和吸收式热泵;
所述催化氧化器(1)包括有机物废气进管和高温废气出管;所述有机物废气进管连接空气稀释管(31);
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以及换热器;
所述发生器(2)内形成发生腔,所述发生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传热管;
所述冷凝器(3)内形成冷凝腔,所述冷凝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传热管;
所述蒸发器(4)内形成蒸发腔,所述蒸发腔内固定设置第三传热管;
所述吸收器(5)内形成吸收腔,所述吸收腔内固定设置有第四传热管;
所述第一传热管内腔、冷凝腔、第三传热管内腔以及吸收腔之间连通形成冷剂液循环管路;
所述发生腔和蒸发腔之间经废气管道(24)连通,所述发生腔、废气管道(24)以及蒸发腔之间形成废气排出管路;所述废气排出管路的进口开设在发生器(2)的壳体上、并与催化氧化器(1)的高温废气出管连通;所述废气排出管路的出口开设在蒸发器(4)的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四传热管内腔与第二传热管内腔经预热连接管(53)连通,所述第四传热管内腔、第二传热管内腔以及预热连接管(53)之间形成预热空气管路;所述第四传热管的进气口形成预热空气管路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空气进管,所述空气进管上设置有气体控制阀和引风机;
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出气口形成预热空气管路的出气口,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出气口与空气稀释管(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废气排出管路的出口连接放空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传热管和第三传热管外设置有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催化氧化处理VOCs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催化氧化器(1)中催化氧化床层采用二层结构,分别是低温催化氧化床层和高温催化氧化床层;所述低温催化氧化床层和高温催化氧化床层均是蜂巢陶瓷状触媒,且高温催化氧化床层表面负载贵金属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27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间歇式反应釜的有机废气焚烧系统
- 下一篇:低浓度瓦斯直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