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雨水过滤箱及装配式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6649.1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傅大放;吴海峰;董明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42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储水区 填料区 滞留区 雨水过滤 溢流管 本实用新型 过滤系统 过滤层 砾石区 排水层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箱包括箱体 雨水资源化 径流调节 过渡层 过滤箱 连通处 上端 下端 连通 净化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雨水过滤箱及装配式过滤系统,其中装配式雨水过滤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滞留区、填料区和储水区,所述滞留区位于所述填料区上端,所述填料区和储水区下端连通,所述填料区由上而下依次为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填料区和储水区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排水层;在所述滞留区设置有滞留区溢流管,在所述储水区设置有储水区溢流管;所述过滤层还包括一砾石区,所述砾石区位于所述滞留区溢流管正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具有截污净化、径流调节、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功能,可以实现装配式雨水过滤箱与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有效衔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源头控制技术,主要用于屋面雨水处理及利用的装配式雨水过滤箱及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下垫面条件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带来了降水径流形成过程的变化,引发了水体污染、洪涝灾害、水生态系统衰退等一系列的城市水问题,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类海绵设施中,生物滞留系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分散式的雨水源头控制技术,对于促进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屋面在城市下垫面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屋面雨水的有效处理及利用的生物滞留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关键技术。
典型的生物滞留池结构自上而下分别是滞留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滞留层是生物滞留系统用来调节雨水排放过程的,有缓解洪峰的作用;过滤层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处理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具有截污净化的作用;过渡层主要用于防止雨水渗透过程中过滤层填料的大量流失;排水层主要是用于储存和排放不能及时排放的雨水。
生物滞留池过滤层主要通过填料的机械截留作用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同时也提供了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进而去除了雨水中的污染物;生物滞留池的过滤层还能通过延缓洪峰径流来调节生物滞留系统的进流和出流过程,有效缓解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负担。
现有的雨水源头控制技术类别中,如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均以处理和调节雨水为主,为了保证这类海绵设施中植物的生长需要,过滤层填料的渗透系数不能太大,一般为200mm/h~500mm/h。填料过滤层渗透系数太小,限制了海绵设施净化雨水的能力,导致海绵设施处理雨水的流量较小,难以发挥海绵设施处理雨水的功能。与此同时,旧有的雨水源头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为截污净化和径流调节,并依托于绿地来建设,增加了海绵设施的用地成本,降低了雨水资源化利用量。
随着城市建筑物密集区的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而非建设用地越来越难以满足海绵设施的用地需求,如何充分减少海绵设施对绿地、湿塘、沟渠等非建设用地的依赖,并能够发挥海绵设施对雨水的截污净化、径流调节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生物滞留系统在功能设计上的不足,以及海绵设施主要依赖于非建设用地的建设条件限制,利用屋面雨水污染较轻、易于收集、可利用潜力大的特点,研究一种具有截污净化、径流调节、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的装配式雨水过滤箱,降低海绵设施依赖于非建设用地的条件限制,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的场地空间以及纵向空间,既实现了屋面雨水的处理及利用,又提高了土地的生态利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雨水过滤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滞留区、填料区和储水区,所述滞留区位于所述填料区上端,所述填料区和储水区下端连通,所述填料区由上而下依次为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填料区和储水区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排水层;在所述滞留区设置有滞留区溢流管,在所述储水区设置有储水区溢流管。
在所述连通处设置有孔板。
所述过滤层还包括一砾石区,所述砾石区位于所述滞留区溢流管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国合绿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6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室污水集水坑防臭系统
- 下一篇:新型水力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