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降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0999.9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8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永;王育芳;周长凯;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大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地址: | 221611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区 氧气浓度传感器 降氧剂 密闭墙 喷淋器 内腔 本实用新型 感应通道 煤矿井 排污管 集污 内腔顶部中心 防爆电磁阀 顶部中心 感应探头 管路通道 外壁包裹 雾化喷头 输入端 输送管 左侧壁 密闭 连通 损伤 排污 降落 检测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降氧装置,包括密闭区,密闭区的底部设置有管路通道,密闭区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密闭墙,密闭墙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集污罩,集污罩的底部排污端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防爆电磁阀;密闭区的内腔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喷淋器,喷淋器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喷头,喷淋器的输入端连通有降氧剂输送管;密闭区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的外壁包裹有保护套,保护套的右侧开设有感应通道,感应通道的内腔设置有感应探头氧气浓度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检测导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减少降氧剂降落到密闭墙上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降氧剂对密闭墙造成的伤害,可以减少氧气浓度传感器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降氧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采空区等风流不畅区域,存在瓦斯积聚与自然发火双重隐患,而且两种隐患的治理方法往往相互冲突,治理难度极大。若加强通风排放瓦斯,会增加采空区供氧,容易引起自然发火;若控制漏风则会引起瓦斯积聚,增加瓦斯爆炸危险程度,这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采空区火灾与瓦斯危害共存的条件下,目前国内外治理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直接灭火、封闭隔离以及注入惰气灭火等方法,但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以铜川陈家山矿某综采面为例,该工作面采空区着火引燃瓦斯,由于瓦斯燃烧迅速,直接灭火失败,最后不得不封闭火区,然后采用DQ-500惰气发生装置向封闭区注入惰气灭火。但自从封闭起13个小时内,连续发生了爆炸几十次。第13小时,由于爆炸威力较大,爆炸冲击波冲开了密闭。造成这种现象的的原因是,火区封闭后采空区瓦斯浓度升高,达到了爆炸界线;而此时氧气浓度也在爆炸限以内,因此必然会发生爆炸。虽然在理论上讲,注入惰性气体可以降低采空区氧浓度及瓦斯浓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注入惰气时的正压驱赶作用,容易引起瓦斯积聚,造成局部瓦斯浓度升高,同样会发生爆炸。为此急需找到新的技术方案,解决若加强通风排放瓦斯,会增加采空区供氧,容易引起自然发火;若控制漏风则会引起瓦斯积聚,增加瓦斯爆炸危险程度。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172150.7提出的“煤矿井下快速降氧剂及降氧装置与工艺”,在该申请文件中,在煤矿井下采空区或密闭区实现了化学药液降氧,降氧速度可达0.99%/min;煤矿井下快速降氧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合井下作业,产品易于加工;煤矿井下快速降氧工艺简单,解决了加强通风排放瓦斯,会增加采空区供氧,容易引起自然发火;若控制漏风则会引起瓦斯积聚,增加瓦斯爆炸危险程度的煤矿井下火灾与瓦斯灾害防治的难题,但是该申请文件中任然存在不足,如降氧剂通过雾化喷头喷洒到密闭区中进行降氧工作时,降氧剂会降落到密闭墙上,对密闭墙造成氧化侵蚀,进而影响密闭墙的使用寿命,且感应器直接安装于密闭区,容易发生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降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降氧装置,减少降氧剂降落到密闭墙上的数量,进而可以减少降氧剂对密闭墙造成的伤害,可以减少氧气浓度传感器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煤矿井下降氧装置,包括密闭区,所述密闭区的底部设置有管路通道,所述密闭区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密闭墙,所述密闭墙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集污罩,所述集污罩的底部排污端连接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伸入管路通道中,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防爆电磁阀,且防爆电磁阀位于密闭墙和管路通道之间;
所述密闭区的内腔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的底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喷淋器的输入端连通有降氧剂输送管,且降氧剂输送管伸入管路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大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大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0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充填管路快速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箱型电缆隧道组装式电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