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气路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9211.6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9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涵文;戴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5D27/02;G01N30/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电子气 气相色谱分析系统 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系统 本实用新型 采样过程 通信设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相色谱分析领域,主要涉及一电子气路控制系统,通信设置于一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采样过程中对于时间重复性的要求以及对于时间精度、流量和压力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相色谱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对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的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及电子气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色谱分析法,又称层析法、色层法或层离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是先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而后逐个分析。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微笑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随着移动在两相中反复受到上述各种作用而得到分离。色谱法已成为分离分析各种复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但对分析对象的鉴别能力较差。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按照色谱操作终止的方法可分为展开色谱和洗脱色谱,按照进样方法可分为区带色谱、迎头色谱和顶替色谱。色谱法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进行大规模的纯物质制备。
色谱法体系中的两相作相对运动时,通常其中一个相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移动的,称为流动相。在色谱分析过程中,物质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它们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对作用力,溶质和两相的吸引力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色散力、诱导效应、场间效应、氢键力和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对于离子,还有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被较强吸引在固定相上的溶质相对滞后于较强地吸引在流动相中的溶质,随着移动的反复进行与多次分配,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得到分离。
由于通过色谱原理进行分离是大量实验的重复性操作,所以色谱分析有两个关键指标:a)分析信号精度,即分析样品的最低检出线,以及信号响应的动态范围;b)分析信号的重复性。
在现有技术中,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是使用单独的中央处理器,即由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完成电子气路控制,或者采用一个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设置多个中央处理器的方式,将多出来的中央处理器单独控制电子气路。但是对于气相色谱分析系统来说,中央处理器并不是专门只运行采样控制和进样监控,而是同时运动多种工作任务,并且采样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分支流程,不同的采样分支的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流程是不相同的,而且不同的采样分支的中央处理器的运行时间也是不一致的,所以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很难保证采样时刻的绝对时间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分析信号的精度,以及信号响应的动态范围,从而提高色谱分析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能够分析信号的重复性,从而降低大量的实验重复性操作,并提高数据输出结果的重复性以及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其整体移植的便利性,从而降低对于气相色谱分析系统的整体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通过在每次运行间保持恒定的压力和流量设定值,从而提高色谱分析的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支持保留时间的锁定,并使得保留时间重复性在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分钟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能够降低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对于中央处理器的要求,并且使中央处理器能够提供可靠的控制和协调。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主要提供一种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子气路控制系统生产方便,不容易受到中央处理器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其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9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