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连接导电螺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8337.1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9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礼兵;李亮;陆凯雷;孟燕菲;柏广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南亚丽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件 透明底座 金属嵌件 螺柱 导电螺柱 快速连接 内螺纹孔 粘接 本实用新型 注塑 导电连接 底部端面 电性连接 方便操作 铆接 焊接 嵌入 损伤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导电螺柱,包括钣金件、UV胶层、通过UV胶层粘接在钣金件上的透明底座、经注塑嵌入所述透明底座中的具有内螺纹孔的金属嵌件,以及安装在金属嵌件的内螺纹孔中的螺柱,所述金属嵌件伸出透明底座的底部端面与钣金件接触以使所述螺柱与所述钣金件导电连接。螺柱与钣金件的电性连接通过金属嵌件与钣金件的连接实现,通过设置一透明底座并经UV胶粘接在钣金件上,避免铆接、焊接对钣金件表面造成的损伤,采用UV胶,能够使透明底座与钣金件实现迅速连接,方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连接导电螺柱,用于与钣金产品或金属壳体导电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钣金产品行业的螺柱主要采用冷作工艺铆接、焊接等传统方式与薄板进行连接,但是,这些方式存在着变形、需预开孔、外观痕迹等缺陷,对于外观要求高的产品,点焊和压铆痕迹就成了降低美观的因素。
电力行业中控制保护机箱对整体电磁屏蔽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钢板壳体屏蔽性能高,应用越开越广泛,板卡通过螺柱与壳体固定,所以螺柱要求既不影响外观质量,又要求有良好的连接通电性能。
如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免处理板材广泛应用,一种无需预打孔,外观无痕,快速与钣金连接的螺柱,对高品质产品外观档次提高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连接导电螺柱,其能够实现与金属件的快速、导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连接导电螺柱,包括钣金件、UV胶层、通过UV胶层粘接在钣金件上的透明底座、经注塑嵌入所述透明底座中的具有内螺纹孔的金属嵌件,以及安装在金属嵌件的内螺纹孔中的螺柱,所述金属嵌件伸出透明底座的底部端面与钣金件接触以使所述螺柱与所述钣金件导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金属嵌件的周缘设置有竖向的直齿纹以使金属嵌件与透明底座之间咬合。
进一步,所述金属嵌件为柱形,在所述金属嵌件上设有由柱形侧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以使所述透明底座与所述金属嵌件的咬合界面为阶梯形界面。
进一步,所述透明底座由尼龙PACM12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透明底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置UV胶的容置槽,以及支脚,支脚位于容置槽内,所述支脚支撑在钣金件上并通过填充于容置槽中的UV胶层与钣金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柱的底端与所述支脚齐平,以使螺柱与钣金件直接接触。
进一步,所述透明底座与UV胶层结合的界面均为磨砂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螺柱与钣金件的电性连接通过金属嵌件与钣金件的连接实现,通过设置一透明底座并经UV胶粘接在钣金件上,避免铆接、焊接对钣金件表面造成的损伤,采用UV 胶,能够使透明底座与钣金件实现迅速连接,方便操作。
2)透明底座由尼龙PACM12材质制成。采用尼龙材质,即满足了螺柱连接强度的要求,也实现了UV光穿过照射到中间UV胶层,解决了钣金件和螺柱之间胶粘接固化速度慢的问题。
3)金属嵌件和透明底座通过金属嵌件上竖向的直齿纹实现嵌件与尼龙底座之间咬合,用于增加金属嵌件和透明底座的结合强度,避免金属嵌件在透明底座中左右方向转动,再通过金属嵌件中间的凹槽,凹槽与其上下直齿纹部分的周缘形成阶梯台阶,通过注塑形成锁扣,避免金属嵌件在透明底座中上下方向活动。
4)在透明底座底部设置容置槽,能够准确控制UV胶层的厚度及UV胶的用量,从而控制整个导电螺柱结构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连接导电螺柱的主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8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