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5693.X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雷金善;彭韧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森林公园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21/1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000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循环管 连通杆 打井 单泵循环 动力装置 正反循环 进出管 三通阀 人工成本 水泵连接 水管连接 泥浆 下端 水池 制造 | ||
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包括水泵,水泵下方设有连通杆,上方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水泵一侧设有进出管,其与水池连接;所述连通杆一侧设有循环管Ⅰ,通过三通阀Ⅰ与水管连接;所述进出管近水泵的位置设有循环管Ⅱ,通过三通阀Ⅱ与连通杆下端连接,动力装置与水泵连接,通过循环管Ⅰ和循环管Ⅱ,实现打井泥浆的正反循环,这样只靠一个水泵就能完成打井的正反循环,操作简单,同时也减少制造及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打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打井机多用于开发地下水资源,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水冲的模式,即正循环打井机,水泵的出水管直接接住进水口,水经过水龙头,进入钻杆传到钻头,同时钻头打下来的泥浆由水冲出井口外,在流入水池,水泵在抽,从而形成循环水形式,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打井循环往往都是两个泵来完成,操作麻烦,制造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单泵完成打井循环,操作简单,减少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包括水泵,水泵下方设有连通杆,上方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水泵一侧设有进出管,其与水池连接;所述连通杆一侧设有循环管Ⅰ,通过三通阀Ⅰ与水管连接;所述进出管近水泵的位置设有循环管Ⅱ,通过三通阀Ⅱ与连通杆下端连接。
所示动力装置为电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动力装置与水泵连接,通过循环管Ⅰ和循环管Ⅱ,实现打井泥浆的正反循环,这样只靠一个水泵就能完成打井的正反循环,操作简单,同时也减少制造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正循环原理图。
图3是反循环原理图。
其中,1.动力装置、2.水泵、3.连通杆、4.循环管Ⅰ、5.循环管Ⅱ、6.三通阀Ⅰ、7.三通阀Ⅱ、8.水池、9.进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到3所示,一种用于打井的单泵循环装置,包括水泵2,水泵2下方设有连通杆3,上方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水泵2一侧设有进出管9,其与水池8连接;所述连通杆3一侧设有循环管Ⅰ4,通过三通阀Ⅰ6与进出管9连接;所述进出管9近水泵的位置设有循环管Ⅱ5,通过三通阀Ⅱ7与连通杆3下端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采用电机作为动力装置,进一步简化了结构,电机可以根据不同的打井机选取,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打井过程中,由于地下泥土干燥,给打井机造成了极大的阻力,使打井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不能工作,需要水压入打井机(形成正循环),使地下土地的水分充足,如图2所示,关闭三通阀补Ⅰ6和三通阀Ⅱ7,进出管9一端连接水池8,一端连接水泵2,在正循环时,连通进出管,水池8内部的水(或泥水)直接进入水泵2,水通过连通杆3进入井内,实现正循环;若地下泥土水过多,泥浆对打井机也会产生极大的阻力,这时需要打井机抽出水泥(形成反循环),如附图3所示,打开三通阀Ⅱ7,同时关闭进出管近水泵一端,打开三通阀Ⅰ6,同时关闭连通杆3中部一端,水泥在水泵2的带动下,进入循环管Ⅱ5,通过水泵2,水泵2压出水泥,由于打开三通阀Ⅱ7使连通杆3中部闭合,水泥由于压力进入循环管Ⅰ4,三通阀Ⅰ6打开,水泥通过进出管9进入水池8,完成打井的反循环,这样单个水泵2完成水井的正反循环,操作简单,同时减少制造及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森林公园,未经郑州市森林公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56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