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动机构以及具有该传动机构的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9640.9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0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维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维原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合结构 传动杆 梯形齿 啮合 本实用新型 过盈配合 门锁 齿牙 传动 嵌合 通孔 参数设计 渐缩通道 疲劳裂纹 使用寿命 梯形结构 相邻梯形 应力集中 结合面 啮合面 嵌套状 穿入 打滑 牢度 受力 牙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以及具有该传动机构的门锁,包括:传动杆、第一啮合扣以及第二啮合扣,所述传动杆穿入第一传动通孔且过盈配合设置在第一传动通孔内,所述齿牙为梯形结构,相邻梯形结构的侧腰啮合面形成有渐缩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动机构,设置径向梯形齿牙状嵌合结构,使在径向的结合面由原来三角型的齿牙改为梯形齿牙嵌合结构,通过对梯形齿牙一定的参数设计,防止因受力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防止了疲劳裂纹的产生,使得嵌套状结构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嵌合牢度,同时,嵌合结构与传动杆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了径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嵌合阻力,防止打滑与失效,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机构以及具有该传动机构的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门锁中,第一啮合扣和第二啮合扣与传动杆之间的结合是靠螺丝从第二啮合扣与第一啮合扣的中心孔穿过,螺丝与传动杆进行结合,挤压力将三者配合在一起,需要在传动杆端面进行攻丝,多次使用后,因传动杆受力,会产生螺纹失效,进而螺丝与传动杆之间产生松动,从而使第一啮合扣和第二啮合扣之间产生空隙,无法紧密吻合,导致手柄转动时空转,不能带动传动杆转动,同时原有齿牙设计为三角型,接触面太薄,受力后容易碎裂,第一啮合扣和第二啮合扣之间在螺纹失效时也会产生松动。
基于此,需要一种稳定性能高且结构稳定的传动机构以及具有该传动机构的门锁被设计出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得到一种稳定性能高且结构稳定的传动机构以及具有该传动机构的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传动机构,设置在手柄和门锁面板之间,包括: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用于传递使用者作用在手柄上的作用力;
第一啮合扣,卡接设置在门锁面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啮合扣的中心设置有第一传动通孔,所述第一啮合扣的外侧工作面上沿端面均布设置有若干齿牙;以及
第二啮合扣,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对应的卡接孔内,所述第二啮合扣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通孔相适配的第二传动通孔,所述第二啮合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齿牙相互对应的若干凹槽,所述第二啮合扣通过凹槽齿牙的配合与第一啮合扣外侧工作面啮合卡紧设置在一起;
其中,所述传动杆过盈配合设置在第一传动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通孔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通孔通过螺栓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齿牙为梯形结构,相邻梯形结构的侧腰啮合面形成有渐缩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齿牙表面涂有镀铬层,且镀铬层厚度在0.010-0.01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齿牙的梯形结构的拐角处设置有圆弧过渡段。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0.05mm。
进一步地,侧腰啮合面与所在梯形结构的底端呈45°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齿牙高度为4mm,厚度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通孔为阶梯孔,且与传动杆配合的第一孔道内径大于与第二传动通孔配合的第二孔道内径,所述第一孔道与传动杆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孔道内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啮合扣中部外缘还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为方钢,所述传动杆上与第一传动通孔的配合端表面由滚花部分或交叉滚花部分形成。
一种门锁,包括上述所述的传动机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维原,未经林维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9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