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9228.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璐;陈俊奇;韩元杰;陆佳伟;陈清;孔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夏永兴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室 模段 钢板 热胀冷缩补偿 本实用新型 螺钉 锯齿状结构 钢板折弯 框架连接 相对位移 波纹板 框架式 通过孔 腰型孔 室体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包括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螺钉(3)、孔(4)及烘干室模段框架(5);第一钢板折弯呈锯齿状结构,第一钢板的两端通过与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连接,第二钢板上设有孔,第二钢板的两端通过螺钉经孔与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的外侧波纹板连接,将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相连;孔为腰型孔状结构,使第二钢板与烘干室模段框架之间通过孔相对位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式烘干室模段之间设置热胀冷缩补偿装置,能有效避免烘干室在冷、热两种状态间变化时室体发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烘干室、中涂烘干室、面漆烘干室是轿车涂装生产线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承担对轿车车身的电泳烘干、中涂烘干、面漆烘干的工作。由于烘干室外形尺寸一般较大,其结构呈框架式,由多个模段连接而成,每个模段为刚性结构,在较高的温差条件下,烘干室室体,在长度方向的热膨胀伸缩量也相应较大。
目前,解决汽车烘干室热胀冷缩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做法:
1、烘干室采用插板式结构,室体壁板通过拼接构成一体。具体拼接形式为:每块壁板一侧开接口,另一侧则制成与之对应的接头,通过插接实现壁板间的连接。插接处预留一定的缝隙,烘干室热胀冷缩产生的伸缩量即通过这些缝隙进行补偿。但这种插接形式的壁板形式不得焊接,缝隙处会有热风逸出。且受插接壁板板幅尺寸的限制(一般不大于1米),通常每隔1米就有一处拼接缝隙,从而会有大量热量损失。
2、烘干室采用框架式结构,两个模段各固接一块折边钢板,折边钢板的另一边共同夹持于两块钢板之间。模段热胀冷缩时,折边可在钢板空隙间移动,同时在两块钢板下装有耐高温铝布覆盖保温层,其可随模段的移动而柔性变化。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这种形式的伸缩段往往存在烘干室外壁板变形、铝布老化失效,热风外溢、局部明显热桥等现象,保温效果不理想,铝布更换更是为维修保养带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通过在框架式烘干室模段之间设置热胀冷缩补偿装置,能有效避免烘干室在冷、热两种状态间变化时室体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螺钉、孔及烘干室模段框架;第一钢板折弯呈锯齿状结构,第一钢板的两端通过与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的内侧板连接,使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之间通过第一钢板相对位移;第二钢板上设有孔,第二钢板的两端通过螺钉经孔与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的外侧波纹板连接,将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相连;孔为腰型孔状结构,使第二钢板与烘干室模段框架之间通过孔相对位移。
所述的烘干室模段框架与第二钢板之间通过密封焊接部密封焊接。
所述的折弯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相邻两个烘干室模段框架之间设有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连接处不漏风,伸缩连接段伸缩量大,外壁不变形,适用于烘干室室体较长、温差较大的大型框架式烘干室,可在各类汽车涂装生产线的烘干室上使用。
2、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保温性能好、伸缩量大、外观美观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式烘干室模段之间设置热胀冷缩补偿装置,能有效避免烘干室在冷、热两种状态间变化时室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烘干室热胀冷缩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3螺钉,4孔,5烘干室模段框架,6密封焊接部,7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9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