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及偏光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6540.4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0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妮;赵辉;丁宇鸣;魏来;陈佳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王维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各向异性光学膜 透明基材层 双折射层 微型棱镜 背光源 上表面 下表面 长边 短边 偏光 光滑 本实用新型 出光均匀性 方向延伸 光折射率 光轴方向 逐渐减小 折射率 平行 延伸 | ||
1.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长边和短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包括:
透明基材层,所述透明基材层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微型棱镜结构,所述透明基材层的下表面为基本上光滑的表面,所述微型棱镜结构沿着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短边方向延伸;以及
双折射层,所述双折射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透明基材层的上表面无缝紧密结合,所述双折射层的上表面为基本上光滑的表面,所述双折射层的光轴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
其中,所述透明基材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双折射层的寻常光折射率基本上一致,相邻的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间距沿着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长边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高度H0不大于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横切面为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横切面为等腰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9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采用的材料选自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层为液晶组合物。
8.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背光源还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出光面相邻,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并紧密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相邻的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间距沿着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最大间距不超过所述导光板厚度的25%,最小间距不小于所述导光板厚度的1.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背光源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依次设置的偏振转换膜和反射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65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无边框背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