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4363.6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7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瞿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周高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块 汽车门 直导轨 牵拉 牵拉杆 横梁 耐久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 拆装方便 传动连接 导轨支架 牵拉驱动 耐久测试 平行布置 汽车车门 装置驱动 开合 联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包括导轨支架,导轨支架包括平行布置的直导轨A、直导轨B,直导轨A上设有滑块A,直导轨B上设有滑块B,滑块A与滑块B间架设有牵拉横梁,牵拉横梁上设有牵拉杆,滑块A、滑块B与牵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牵拉杆与汽车门传动连接,牵拉驱动装置驱动滑块A、滑块B带动牵拉横梁联动牵拉杆牵拉汽车门往复开合。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拆装方便,适用于各种汽车车门耐久测试的方案,具有拆装方便,适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属于汽车部件耐久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部件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车辆的使用寿命,甚至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如果一辆汽车的重要部件的耐久性不好,将会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诸多隐患。部件的耐久性是指汽车部件保持质量和功能的使用时间,为了达到整车及其部件的耐久性要求,需要对整车及其部件分别做耐久性测试试验。汽车部件疲劳损坏过程是指部件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结构破坏从而出现裂纹、折纹,甚至小片脱落或断裂的过程。汽车在行驶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外界应力引起的冲击载荷,同时还受到转向侧向力、驱动力和制动力的作用,因此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应力作用环境中,其各个零部件一般都会受到随着时间发生的应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一些零部件就会产生疲劳损坏,出现裂纹或断裂。现有的车门耐久测试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拆装麻烦,适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了一种拆装方便,适用于各种汽车车门耐久测试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方案拆装麻烦,适用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包括导轨支架,导轨支架包括平行布置的直导轨A、直导轨B,直导轨A上设有滑块A,直导轨B上设有滑块B,滑块A与滑块B间架设有牵拉横梁,牵拉横梁上设有牵拉杆,滑块A、滑块B与牵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牵拉杆与汽车门传动连接,牵拉驱动装置驱动滑块A、滑块B带动牵拉横梁联动牵拉杆牵拉汽车门往复开合。
进一步,本方案的牵拉横梁上设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上设有内螺纹孔,牵拉杆的连接端上设有外螺纹段,牵拉杆与连接滑块形成内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本方案的牵拉杆的牵拉端上设有车门夹具,牵拉杆通过车门夹具夹住车门把手。
更进一步,本方案的车门夹具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前端的一侧铰设有夹臂A,柱状壳体的前端一侧的相对侧铰设有夹臂B,柱状壳体的后端内设有夹紧驱动装置,夹紧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的外端上设有锥台推块,电机驱动锥台推块向柱状壳体的前端运动,锥台推块将夹臂A、夹臂B设在柱状壳体内的一端向柱状壳体的内侧壁方向排挤通过铰接部联动夹臂A、夹臂B的另一端做相向的夹紧啮合运动。
再进一步,本方案的夹臂A、夹臂B与柱状壳体的前端的铰接处设有扭簧,锥台推块后撤复位,扭簧将夹臂A、夹臂B的另一端弹开。
再进一步,本方案的夹臂A的另一端的端头上设有齿槽,夹臂B的另一端的端头上设有齿边,夹臂A、夹臂B的另一端通过齿槽与齿边的配合形成夹紧啮合。
本实用新型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采用了一种拆装方便,适用于各种汽车车门耐久测试的方案,具有拆装方便,适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汽车门耐久测试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牵拉杆的示意图。
图5是车门夹具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车门夹具啮合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4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