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5212.4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8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权;陆金华;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L1/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凸轮轴 阿特金森循环 升程 本实用新型 关闭缓冲段 气门关闭段 气门开启段 缓冲段 进气 发动机 发动机低负荷 发动机热效率 进气凸轮型线 燃油消耗率 泵气损失 进气凸轮 延迟关闭 依次连接 基圆段 进气门 膨胀比 压缩比 | ||
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包括进气凸轮轴和连接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凸轮,进气凸轮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圆段、进气缓冲段、气门开启段、气门关闭段、关闭缓冲段;所述气门开启段的角度为0°至67.5°,对应的开启侧升程为8.5336至0.3601mm;所述进气缓冲段的角度为67.5°至91.75°,对应的开启侧升程为0.3601至0mm;所述气门关闭段的角度为0°至67.5°,对应的关闭侧升程为8.5336至0.3951mm;所述关闭缓冲段的角度为67.5°至93.75°,对应的关闭侧升程为0.3951至0mm。采用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可实现进气门延迟关闭,使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从而实现发动机的阿特金森循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和发动机低负荷区域的泵气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
背景技术
当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技术已很难满足未来更加严苛的油耗排放法规,这促使了各动力总成公司不断推出各种新技术的汽车动力总成。阿特金森循环技术具备对自然吸气发动机热效率以及燃油经济性提高的优势,已成为各公司的关注技术热点。
奥托循环自然吸气发动机,可通过对现有进气凸轮轴的型线、相位角进行改造,调节进气门升程和开合角度,配合相对应的阿特金森排气凸轮轴达到进气门晚关、排气门晚开,对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在膨胀做功过程中,将燃烧热能最大的转化为机械能,进而实现发动机阿特金森循环,提高热效率,降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降低发动机在奥拓循环中采用节气门调节控制负荷的方式造成的低负荷区域泵气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能够完成进气门延迟关闭,配合基于阿特金森循环的排气凸轮轴,完成排气门延迟开启,使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从而实现发动机阿特金森循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和发动机低负荷区域的泵气损失。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包括进气凸轮轴和连接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凸轮,进气凸轮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基圆段、进气缓冲段、气门开启段、气门关闭段、关闭缓冲段;所述气门开启段的角度为0°至67.5°,对应的开启侧升程为8.5336至0.3601mm;所述进气缓冲段的角度为67.5°至91.75°,对应的开启侧升程为0.3601至0mm;所述气门关闭段的角度为0°至67.5°,对应的关闭侧升程为8.5336至0.3951mm;所述关闭缓冲段的角度为67.5°至93.75°,对应的关闭侧升程为0.3951至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气凸轮轴的一端端面设有定位销孔,以进气凸轮轴端面为平面,进气凸轮轴轴孔圆心为原点,进气凸轮轴各凸轮顶点与定位销孔中心线间隔的角度分别为:67.4°、22.6 °、157.4°、112.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气凸轮的基圆半径为17.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气凸轮型线升程如下表:
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可实现进气门延迟关闭,使发动机的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从而实现发动机的阿特金森循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和发动机低负荷区域的泵气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阿特金森循环的进气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A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5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煤发电机组储热式辅助调峰供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摇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