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CD屏的防漏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8618.1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9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黔中;李红光;沈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启钧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功能膜 射出 白光 本实用新型 防漏光 弯折部 包覆 蓝光 导光板表面 侧部弯折 依次设置 反射膜 增光膜 泄漏 视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CD屏的防漏光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功能膜以及增光膜,所述防漏光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功能膜侧部的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包覆对应的所述导光板的侧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功能膜的侧部弯折形成包覆导光板侧部的弯折部,使得从导光板侧部射出的非白光与从导光板表面射出的非白光均经过功能膜变成白光之后再射出,该射出的光并不会引起视觉上的差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LCD屏存在的蓝光泄漏的问题,使得从导光板侧部射出的蓝光经功能膜之后变成了白光,进而可实现全面屏和最大的屏占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容易操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幕结构领域,特指一种LCD屏的防漏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LCD屏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LCD屏10包括外框11、反射膜12、导光板13、扩散膜14、增光膜15、LCD面板16、盖板玻璃17以及LED灯18,结合图2所示,外框11内依次设置反射膜12、导光板13、扩散膜14以及增光膜15,其中的增光膜15有两个,而后在外框11的顶部盖设LCD面板16和盖板玻璃17,LED灯18装设在外框11的一侧,该LED灯18发出的光通过反射膜12向上射入到导光板13内,经过导光板13后,大部分光向上射出,一小部分光从导光板13的侧部射出并经外框11的阻隔后而向上射出。现有的LCD屏中外框11的侧部和反射膜12、导光板13、扩散膜14以及增光膜15的侧部之间留设有缝隙19,从导光板13的侧部射出的一小部分光会从该缝隙19处射出,通常LED灯18采用白光LED灯,所以从缝隙19处射出的小部分白光在视觉上并不明显。
在现有的另一LCD屏中,其扩散膜14被功能膜(如:量子点薄膜)取代,LED灯18采用蓝光LED灯,其结构同图1所示的LCD屏10的结构。其采用的量子点薄膜(Quantum DotsEnhance Film,QDEF)具有颜色色域高,发光效率高以及节能等优点。由蓝色LED灯发出的蓝光照射到量子点薄膜激发出波形完美的红光和绿光,从而形成色域完美的白光,该种LCD屏的色域可达到NTSC标准的110%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白光LCD的NTSC70%的色域,也超过了OLED的NTSC100%的色域标准。然而该种LCD屏在缝隙19处射出的蓝光非常引人注目,会产生蓝光泄漏问题。
为解决上述采用量子点薄膜加蓝光的LCD屏的蓝光泄漏问题,现有通常的做法是在盖板玻璃或量子点薄膜的四周黑色丝印一圈遮光层,以遮挡蓝光的泄漏,或者是重新设计外框,利用外框的四周增加宽度来遮挡导光板两侧泄漏的蓝光,但是上述两种做法均使得LCD屏的侧边变宽,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屏占比,无法实现目前流行的全面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CD屏的防漏光结构,解决现有的处理蓝光泄漏问题存在的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屏占比以及无法实现全面屏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CD屏的防漏光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射膜、导光板、功能膜以及增光膜,所述防漏光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功能膜侧部的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包覆对应的所述导光板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功能膜的侧部弯折形成包覆导光板侧部的弯折部,使得从导光板侧部射出的光与从导光板表面射出的光均经过功能膜之后再射出,该射出的光并不会引起视觉上的差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LCD屏存在的蓝光泄漏的问题,使得从导光板侧部射出的蓝光经功能膜之后变成了白光,进而可实现全面屏和最大的屏占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容易操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LCD屏的防漏光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功能膜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LCD屏的防漏光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功能膜为量子点薄膜。
本实用新型LCD屏的防漏光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侧部设有LED灯,所述外框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启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启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8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