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封式涌浪制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16132.5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5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应奋;赵申;冯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12 | 分类号: | B28C7/12;B28C7/14;B28C5/12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孙卫增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封式 制浆机 涌浪 进水部 进水 本实用新型 中心线夹角 转子 充分混合 动力装置 连续制浆 身体伤害 使用效率 添加装置 箱体下部 粉煤灰 出浆管 分中心 排污口 悬浮剂 溢流口 侧板 滤浆 排渣 水中 制浆 分设 维修 污染 环保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封式涌浪制浆机,该水封式制浆机由箱体和进水部分、进料部分组成。箱体内设有搅浆转子,所述箱体的前端设有出浆管、悬浮剂添加装置、溢流口和排污口,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动力装置、进料部分和进水部分;所述进料部分设置于所述箱体下部侧板上,所述进水部分设置于所述进料部分下方,所述进水部分中心线与所述进料部分中心线夹角为30°~45°。该水封式涌浪制浆机,在水中实现水与粉煤灰充分混合,合理的设计减少了灰尘的飘散和飞扬,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且具有运行可靠、平稳,能连续制浆,使用效率高,便于维护及维修等特点。整个过程集制浆、滤浆、排渣三种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高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封式涌浪制浆机,尤其针对煤矿防灭火系统中采用粉煤灰进行制浆。
背景技术
针对煤矿灭火使用的材料,浆液主要由黄土、粉煤灰、水泥等原料制成。
在现有发明专利涌浪制浆机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运用效果和客户使用反馈信息,涌浪制浆机已经能满足很好的功能与使用要求,尤其在使用黄土制浆中,防灭火制浆系统在各个煤矿中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
近几年国家持续提高环保要求,减少人员的伤害和大气的污染,保证人员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涌浪制浆机在粉煤灰、水泥制浆系统运用过程中,当从上方进料时,由于粉煤灰、水泥均为细粉,在制浆过程中搅浆转子转动打击或碰撞时,导致粉煤灰或水泥飞散,尽管设备采用了密封,但在轴向和各个开口部位无法实现完全密封,从而导致粉尘外泄飞散,造成作业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能够杜绝粉尘污染飞散的水封式涌浪制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水封式涌浪制浆机,包含箱体、进水部分和进料部分,所述箱体为一圆柱体,所述进料部分与所述箱体一侧下端相连接,优选地,连接方式为焊接,其高度不低于所述箱体高度的2/3,保证进料充分;所述进水部分与所述进料部分侧面连接,连接处高度不低于所述箱体高度的1/2,以保证泥浆液面不会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部分中心线与所述进料部分中心线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部分的顶端为圆柱形或内圆外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进料部分下端为一圆弧形状;所述进水部分为圆柱形或内圆外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采用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部分的顶端连接有法兰盘,用以连接进水管。
更进一步地,在箱体内设有搅浆转子,搅浆转子包括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左轮辐、右轮辐和主搅板,搅浆转子通过转轴固定在箱体左、右两端支撑上,主搅板与左轮辐和右轮辐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封式涌浪制浆机,将进料口设置于箱体下部侧板上,不与搅浆转子直接碰撞接触,搅浆转子只在工作箱内搅动制浆,可防止粉尘飞散;同时将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进水口中心线与进料口中心线夹角为30°~45°。采用这种水封式制浆机,在于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并与水混合后进入工作箱内,进料部分产生的灰尘在水的隔离作用下无法进入工作箱内,杜绝了在工作箱内产生粉尘,实现了水的密封作用,大大减少了粉煤灰、水泥制浆系统中的飞尘飞散和飘逸外泄。本实用新型的水封式制浆机结构具有简单、高效、环保的功效。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封式涌浪制浆机下半部分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封式涌浪制浆机下半部分的左视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6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