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烟气超净化消白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6834.5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9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江梅;郭志强;施忠民;江敏;石群根;郭云轩;陈雨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聚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换热器 二级换热器 热管 垃圾焚烧烟气 本实用新型 组合除雾器 放热段 吸热段 净化 布袋除尘器 旋转雾化器 管程出口 管程入口 净化烟气 壳程出口 壳程入口 末级脱水 依次连接 出口端 回收水 进口端 省煤器 引风机 原烟气 再连接 烟囱 节能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烟气超净化消白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泛热管换热器,从省煤器出来的原烟气进入一级泛热管换热器的放热段,一级泛热管换热器的放热段的出口端与旋转雾化器的进口端相连;布袋除尘器经由引风机连接泛热管二级换热器的管程入口,泛热管二级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依次连接末级脱水装置及组合除雾器,组合除雾器再连接泛热管二级换热器的壳程入口,泛热管二级换热器的壳程出口接至一级泛热管换热器的吸热段的入口,一级泛热管换热器的吸热段的出口与烟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烟气超净化消白龙方法。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超净化烟气、回收水、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烟气超净排放消白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烟气采用干法+半干法脱酸工艺的烟气超净排放消白龙的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电厂烟气采用干法+半干法脱酸烟气排放系统,如图1所示,从省煤器101出来的原烟气Y01经过旋转雾化器102喷射消石灰悬浊液,再经过脱酸反应塔103脱酸后,由罗茨风机105将活性炭仓104内的活性炭喷射至烟气中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再经布袋除尘器106除尘并发生二次脱酸反应,最后由引风机107将处理过的原烟气Y01以排放温度140-160℃通过烟囱108排放。
国内垃圾焚烧电厂近90%的用户均采用干法+半干法脱酸的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后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有平均高达22%的水及微量的酸性气体HCl、SOX、NOX、HF和尘等,这些可溶性酸及尘随着大量的水蒸汽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日趋严峻,新建及扩容垃圾焚烧电厂已是当务之急,这也造成周围居民恐慌。垃圾焚烧烟气的成分复杂,主要以HCl为主,具有较强腐蚀性。并且垃圾焚烧烟气腐蚀露点在124℃左右。因此,现有的垃圾焚烧烟气都在124℃以上10℃的温度进行排放,而此时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有白龙现象产生,水分中又溶解有HCl,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消除白龙,就需要将烟气脱水,采用脱水工艺会使得烟气的温度下降至60℃以下,大大低于腐蚀露点温度,直接排,烟气会产生二次冷凝再次产生白龙现象,同时设备、烟囱会在露点下,势必会产生腐蚀,造成危害。
现有的消白龙技术基本都是针对燃煤电厂的烟气而言,采用湿法脱硫消白龙技术。燃煤电厂的烟气的主要成分是SOx等,其腐蚀露点一般在73℃左右,远远低于垃圾焚烧烟气的酸露点。并且,燃煤电厂的烟气含湿度一般在5%-15%,形成湿度的主要原因是:湿法脱硫排放的烟气温度较低,排放接触空气时,再次低于水露点而产生二次冷凝的小雾滴,小雾滴的存在使得燃煤电厂的烟气含湿度较高,形成白龙。
由于燃煤电厂的烟气的成分、腐蚀露点及湿度与垃圾焚烧电厂的烟气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将燃煤电厂使用的湿法脱硫消白龙技术应用于垃圾焚烧电厂中,造成垃圾焚烧烟气余热利用和消白龙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的技术方案有:
1)湿法脱酸后利用蒸汽加热烟气,该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其缺点在于不仅能源浪费,也只能抬高烟气排放高度,无法做到烟气除水,烟气中水蒸气全部进入空气对环境影响及生态影响较大,而且耗能很大。对含湿度22%的垃圾焚烧烟气,即使加热至150度仍然能看到白龙。
2)脱硫塔喷淋一级除湿,再用钢铝翅片管冷凝器或纯聚四氟乙烯管、玻璃管等冷凝室以冷却水将烟气温度降至30-45度脱水,直接排放。此种方式仍然有白龙存在,主要问题是烟气在冬季遇空气产生二次冷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除垃圾焚烧电厂排放烟气时形成的白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聚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聚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6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