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质气管镜套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7520.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6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磊;柯明耀;肖严然;肖国锋;谢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267 | 分类号: | A61B1/26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气管 内囊体 外囊体 本实用新型 环状柱 镜套 高弹性材料 充气管路 辅助器械 双层囊体 封闭端 气管壁 外环体 漏气 异物 反流 镜管 套囊 外周 误吸 紧贴 封闭 应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质气管镜套囊,包括一个环状柱形的外囊体、一个环状柱形的内囊体、以及与外囊体和/或内囊体连接的充气管路;外环体层叠于内囊体外周,外囊体和内囊体至少有一个共同封闭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硬质气管镜在应用时没有辅助器械来解决漏气以及胃反流物误吸的问题,基于高弹性材料的双层囊体结构设计,可以很好地适应硬质气管镜管身,形成紧密的配合,同时套囊可紧贴气管壁形成封闭,多处设计尽量减少患者的异物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合硬质支气管镜使用的硬质气管镜套囊。
背景技术
硬质支气管镜术(rigid bronchoscopy,RB)是一种将气道内可视性、治疗性操作同时与患者通气相结合的技巧性很高的外科技术,通过借助硬质支气管镜来实现。
硬质支气管镜具有管腔大、视野好、治疗中央气道病变的效率和安全性高的特点。作为介入通道,允许可弯曲支气管镜及其他器械进入气道内,在直视下进行支架释放、激光消融、取异物和冷冻、电切大咯血的处理、以及大块活检标本的获取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硬质支气管镜除了能够起到保护声门等上气道结构及保持气道通畅外,还在操作端有侧孔与喷射或普通呼吸机相连,保证在硬质气管镜插入的过程中不中断供氧,故硬质支气管镜亦被称为″通气支气管镜″。由于有通气保障,硬质支气管镜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全身麻醉可以提供一个无痛及肌肉松弛的状况,可防止在插入时由于患者咽腔部受刺激挛缩而造成的插入困难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咽腔、牙及声门等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局部麻醉难以配合,且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操作过程中需占据儿童狭小的气道空间,会引起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因而在儿童患者的气道介入治疗中,硬质支气管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近年来,晚期肺癌导致的中央大气道器质性狭窄的病人越来越多,这部分病人需要应用内镜的介入技术来缓解气道狭窄,改善生活质量。因此,硬质气管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硬质气管镜产品通过侧孔可提供高流量的空气或氧气。由于硬质气管镜与气管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使用硬质气管镜通气时存在漏气情况,且有胃反流物误吸的风险。
对于漏气问题,目前可采用硬质气管镜专用高频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或者采用普通呼吸机加大通气量的方式予以弥补漏气问题。这种方法对于设备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通气的精量化控制。随着硬质气管镜应用的日益广泛,防止漏气及误吸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套囊结构且有效封堵气管间隙的硬质气管镜套囊。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质气管镜套囊,包括一个环状柱形的外囊体、一个环状柱形的内囊体、以及与外囊体和/或内囊体连接的充气管路;所述外环体层叠于内囊体外周,外囊体和内囊体至少有一个共同封闭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囊体和内囊体选用包括但不限于乳胶或TPU材料制成,优选用TPU材料制成。
为了降低产品使用造成的异物感,所述外囊体于共同封闭端处形成厚度逐渐减小的弧面或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囊体于共同封闭端形成直径逐渐缩小的收缩环。所述收缩环是一种内径比内囊内径小的圆环结构,可通过囊体制作时的卷边工艺获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囊体于共同封闭端形成直径减小并延伸一端距离的收缩段。所述收缩段是一种位于内囊远端且内径比内囊主体的内径小的一端圆筒状囊体,与内囊体主体为一体化成型。收缩环或收缩段的用途是将套囊牢固地固定在硬质气管镜镜身上,因为硬质气管镜插入气管时是远端先插入,因此收缩环位于远端能够减小插入阻力,更好的地起到固定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囊体于共同封闭端的长度超过外囊体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7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