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2374.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4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金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建筑 管廊 空腔 风箱 隔板 地下管廊 防水机构 建筑用 信息化 底面 块体 监护 湿气 安装板 电热丝 内顶壁 上表面 风机 市政 通孔 本实用新型 等距离排列 金属管件 块体内部 内部固定 使用寿命 管件 两组 排出 适配 凝结 腐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包括管廊拼装建筑块体,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孔,空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风箱,风箱的内顶壁设有风机,风箱的内部设有电热丝,电热丝位于风机的正下方,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空腔相适配的隔板,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第二通孔,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安装板,每个安装板的底面均与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该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整体能够有效的将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内部的湿气排出,避免湿气凝结成水,导致金属管件的腐蚀,使管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和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建筑物智能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地下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目前地下管廊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常出现地下管廊存在较大的水汽,进而导致地下管廊内部管件内部进入水汽,内部湿气无法排出,水汽受冷凝结成水珠,导致金属管件的腐蚀,使管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解决了管廊内部水分和其实无法排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包括管廊拼装建筑块体,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孔,所述空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的内顶壁设有风机,所述风箱的内部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位于风机的正下方,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空腔相适配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第二通孔,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面均与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电力管线支架,所述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空腔相适配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三通孔,两个所述密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所述隔板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热风机,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排风口。
优选的,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滤网,所述滤网的直径值大于排风口的直径值。
优选的,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滤层,所述滤层底面的大小小于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上表面的大小。
优选的,每个所述电力管线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每个所述绝缘垫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吸附棉右侧面的密封板左侧面的大小相等,且吸附棉与密封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电力管线支架的数量至少为八个,所述隔板位于风箱的正下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建筑用的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金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金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2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墙后浇带快速建造结构
- 下一篇:垃圾填埋场场底防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