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0024.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6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修;裴广斌;尚兴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系统 气液分离系统 脱硝反应器 进气系统 催化剂活性评价 预氧化反应器 脱硝催化剂 低温脱硝 还原气体 控制系统 吹扫气体管路 反应气体管路 本实用新型 管道混合器 循环水冷却 管路堵塞 活性评价 评价装置 气体管路 稀释气体 分离罐 三通阀 数据线 预热器 预氧化 毒质 烟气 | ||
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包括进气系统、反应系统、气液分离系统和控制系统,进气系统通过管道A连接与反应系统,反应系统通过管道C分别与气液分离系统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线与反应系统、气液分离系统连接;进气系统包括反应气体管路、毒质气体管路、还原气体管路、吹扫气体管路、稀释气体管路、管道混合器和预热器,反应系统包括预氧化反应器和脱硝反应器,预氧化反应器和脱硝反应器之间设有管道B,还原气体管路通过设在管道B上的三通阀B与脱硝反应器连接,气液分离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罐和气液分离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烟气预氧化和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及避免管路堵塞的的脱硝催化剂评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反应评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非电领域燃煤的烟气,包括焦化、水泥窑炉、陶瓷窑炉、玻璃窑炉,属于低温烟气。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CR)是目前非煤领域燃煤烟气普遍采用的低温脱硝技术。作为SCR技术的核心,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效率、SO2/SO3转化率、活性温度窗口等技术指标与整体SCR技术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对于生产线中取出的工业催化剂样品或者实验室内制备的新型脱硝催化剂样品,均是通过采用催化剂微型反应装置来检测上述指标,以完成催化剂的质量检测、配方筛选。因此,选用设计合理、检测高效的催化剂评价装置,对于低温脱硝催化剂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基本都是模仿中高温(280℃-420℃)催化剂微型评价装置进行评价,一般只包含一个脱硝催化反应器,并且参加反应的气体及还原气体都是先在预热器中混合和预热,存在进气原料不符合低温脱硝反应的化学反应计量数,评价效率低,准确性低的缺点。并且,在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装置管路,尤其是反应器尾气管路和烟气分析仪管路中容易被催化剂粉尘、硫酸盐堵塞。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预氧化反应器和气液分离罐,同时改变还原气体进气方式,提供一种可实现烟气预氧化和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及避免管路堵塞的的脱硝催化剂评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包括进气系统1、反应系统2、气液分离系统3和控制系统4,进气系统1通过管道A5和反应系统2连接,反应系统2通过管道C9和气液分离系统3连接,控制系统4通过数据线与反应系统2、气液分离系统3连接;进气系统1包括反应气体管路、毒质气体管路、还原气体管路、吹扫气体管路、稀释气体管路、管道混合器101和预热器102,并联设置的反应气体管路、毒质气体管路、稀释气体管路均通过管道混合器101与预热器102连接,吹扫气体管路分别和反应气体管路、毒质气体管路、稀释气体管路连接,反应系统2包括预氧化反应器201和脱硝反应器202,预氧化反应器201和脱硝反应器202之间设有管道B7,还原气体管路通过设在管道B7上的三通阀B8与脱硝反应器202连接。
所述的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气液分离系统3包括循环水冷却罐301和气液分离罐302,循环水冷却罐301入口端通过管道C9和脱硝反应器202相连,循环水冷却罐301出口端通过管道D10和气液分离罐302连接。
所述的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控制系统4包括流量控制仪401、温度控制仪402、压力控制仪403、温度和压力报警系统404。
所述的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反应气管路为并联设置的O2管路105和NO管路107, 毒质气管路为并联设置的SO2管路106和H2O管路108,还原气体管路为NH3管路109,吹扫气体管路为N2管路103,稀释气体管路为Ar管路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0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