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振动强度的距离感知导盲手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6629.7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2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彦;刘小辉;刘瑜;陆明哲;张子龙;张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秦超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模块 手柄 导盲手杖 前方障碍物 障碍物距离 距离感知 手杖杆 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接收传感器 提示信息 振动提醒 分级式 手杖 手握 感知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盲手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振动强度的距离感知导盲手杖,包括手柄和手杖杆,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振动模块,手杖杆中设置有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用于获取盲人前方障碍物距离,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障碍物距离信息并进行处理后控制振动模块发出振动提醒,振动模块的振动强度与障碍物距离成反比。通过在手柄上设置振动模块,让盲人手握持手杖的同时,能够轻松的感受到提示信息,振动模块采用分级式振动,距离越近,振动越强烈,距离越远,振动越微小,这样,盲人仅通过振动就能感知到前方障碍物的大概距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振动强度的距离感知导盲手杖。
背景技术
我国有众多的盲人,并且盲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方便盲人出行,我国建有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泛的盲道,但是,辅助盲人出行的盲道因规划不合理、人为设限等原因,导致实际使用率差,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比如盲道上常有电线杆、树木、花坛等障碍物;违规停车或商业用途占用;部分盲道自然破损严重,没有及时修复等,基于上述诸多原因,导致盲人无法依赖盲道出行。
为了方便盲人安全出行,一些辅助盲人出行的导盲装置被研发推广,有导盲手杖、导盲眼镜、导盲鞋等等。这些导盲装置一般都配备有各种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用来实时监测盲人前方的障碍物及其距离,并在传感器监测到障碍物时,提醒盲人注意避让。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其一,因为是实时监测,所以对于盲人来说,每行走一步,其前方的状态都是未知的,导致盲人出行时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其二,导盲装置的工作过程一般为:传感器监测障碍物,控制单元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判断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才发出语音或振动来提醒盲人,这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延迟,这会让盲人的行走体验变得很差;其三,现有的传感器基本都仅是针对盲人前方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并没有对盲人所处的环境或行走路面的状况进行识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振动强度的距离感知导盲手杖,通过不同的振动类型来对盲人进行提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振动强度的距离感知导盲手杖,包括手柄和手杖杆,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振动模块,手杖杆中设置有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用于获取盲人前方障碍物距离,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障碍物距离信息并进行处理后控制振动模块发出振动提醒,振动模块的振动强度与障碍物距离成反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由于盲人出行时,外面的环境常常较为嘈杂,单纯的采用语音提示有时候会听不清楚,所以这里通过在手柄上设置振动模块,让盲人手握持手杖的同时,能够轻松的感受到提示信息,振动模块采用分级式振动,距离越近,振动越强烈,距离越远,振动越微小,这样,盲人仅通过振动就能感知到前方障碍物的大概距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导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含有智能导盲装置的智能导盲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6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护理智能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智能导盲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