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1938.5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9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跃 |
主分类号: | B61B13/10 | 分类号: | B61B13/10;B61D19/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杨娜 |
地址: | 410127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管道 车体 隔气 本实用新型 列车 空间利用率 密封性 舱门 侧面 | ||
一种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包括真空管道和位于真空管道内的车体;舱门和隧门相对应,分别位于车体和真空管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另外一种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车体的侧面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是磁悬浮列车还是真空管道列车,通常是由直线电机牵引,直线电机的一个级固定于真空管道或地面,跟轨道一直延伸到远处;另一个级安装在车体上,初级通以交流,车体就沿轨道前进。车体上装有磁体,磁体随车体运动时,使设在地面或真空管道内上的线圈(或感应板)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和车体上的磁体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将车体悬浮。
而现有真空列车上的轮体或磁体通常是设于列车的侧面,容易阻碍舱门的开启和关闭,如果将舱门设于列车的侧面,一方面舱门的尺寸会受限,且磁体的设置也会受到舱门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列车侧壁上开舱门其面积较大,对侧壁强度影响较大。
另外,现有舱门与车体的密封连接面为弧形面,以及隧门和真空管道的密封连接面也为弧形面,因为车体和真空管道大多是弧形结构,这样会导致密封性能差,加大密封难度,进而导致密封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密封性好的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真空列车隔气出入系统,包括真空管道和位于真空管道内的车体;舱门和隧门相对应,分别位于车体和真空管道的底部。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将舱门设于车体底部以及将隧门设于真空管道的底部,第一,能够给车体的侧面留出更多的空间来设置驱动/悬浮组件,如驱动轮、导向磁体等,大大提高车体的侧面空间利用率;第二,能够有效保证车体侧壁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车体和真空管道的出入口之间设有用于与真空管道内的真空进行隔离的伸缩隔气装置。
伸缩隔气装置主要起到隔气作用,通常包括第一固定部和沿第一固定部进行伸缩的伸缩部;第一固定部可与车体或真空管道的出入口连接,也可以设于车体或真空管道的出入口的周边;如果第一固定部与车体连接,伸缩部伸出后,与真空管道密封连接,如伸缩部的前端与真空管道的形状相匹配,实现密封;又如真空管道上设置第二固定部,伸缩部的前端与第二固定部的形状相匹配,实现密封。如果第一固定部与真空管道连接,伸缩部伸出后,与车体密封连接,密封连接结构可以与前述相同。伸缩部可沿第一固定部的内腔进行移动,也可以沿第一固定部的外壁进行移动。通过伸缩隔气装置,使得人们在上下车时,一方面能够保证真空管道内仍旧保持真空状态,不会产生泄漏;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出入通道与外界气压一致,保证乘客安全。当上下车结束后,可将伸缩部收回,而不影响车体运行。
上述车体的出入口是指与舱门相对应的进出口;真空管道的出入口是指与隧门相对应的进出口。
进一步,所述舱门与车体的密封连接面为平面,隧门与真空管道的密封连接面为平面。
由于现有的车体和真空管道的壁板都是弧形面,在弧形门上设置舱门,基本也是弧形结构,即使舱门的弧形连接面与车体的弧形面的形状相匹配,但是两个弧形面的连接相对平面之间的连接而言,仍然密封性差,这就对密封性要求非常严格,大大提高密封难度。本实用新型将舱门和隧门的密封连接面均设置为平面,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密封性,且车体的出入口可以开设较大,而如果是弧形面的连接,出入口开设较大的话,就会使得密封性更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跃,未经张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1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台轨道交通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速列车用喷射陶瓷丸粒增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