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G电机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3814.2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3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凌波;吴有根;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P2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双向可控硅 风机 电源 本实用新型 光电耦合器 滤波电路 电阻 电网交流电源 电感 电路稳定 电阻降压 降压电路 强电隔离 直流电压 主控芯片 单片机 可控硅 稳压管 电容 导通 光耦 稳压 截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G电机驱动电路,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以及滤波电路的一端与电源的L线相连,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风机的3引脚相连,双向可控硅TR1的T2极通过电感L2与风机的3引脚相连,风机的1引脚和5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14,风机的1引脚与电源的N线相连;电源的N线与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之间连接有降压电路;双向可控硅TR1的G极通过电阻R24与光电耦合器IC6的1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IC6的3引脚通过电阻R26与单片机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电网交流电源经过电阻降压,通过稳压管稳压,获得12V直流电压,主控芯片通过光耦PC817与强电隔离,控制可控硅BT131导通与截止,整个电路稳定且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PG电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PG电机是指电机的转速是由可控硅的导通角来控制的,而不是由继电器来控制的。PG电机在空调内机应用已经很普遍了,近几年各品牌空调都普遍应用PG电机。然而,传统的PG电机的驱动电路在工作的过程中元件容易损坏,驱动电路的工作较为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PG电机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PG电机驱动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R1、光电耦合器IC6、电阻R24、电阻R26、电感L2、电容C14和滤波电路,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以及滤波电路的一端与电源的L线相连,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风机的3引脚相连,双向可控硅TR1的T2极通过电感L2与风机的3引脚相连,风机的1引脚和5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14,风机的1引脚与电源的N线相连;电源的N线与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之间连接有降压电路;双向可控硅TR1的G极通过电阻R24与光电耦合器IC6的1引脚相连,光电耦合器IC6的3引脚通过电阻R26与单片机相连,光电耦合器IC6的4引脚与+5V电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稳压管DZ1、电阻R30、电容C1、电容E9、电阻R28、电阻R29和二极管D15,稳压管DZ1、电阻30、电容C1和电容E9相互并联设置后其一端与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相连,其另一端依次通过电阻R28、电阻R29和二极管D15与电源的N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25和电容C15,电容C15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25的一端以及双向可控硅TR1的T1极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风机的3引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采用分离元件实现TLP3526功能:电网交流电源经过电阻降压,通过稳压管稳压,获得12V直流电压,主控芯片通过光耦PC817与强电隔离,控制可控硅BT131导通与截止。电感L2防止可控硅回路中电流突变,对双向可控硅TR1进行保护,使整个电路更稳定,工作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G电机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智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智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3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血管生产线的电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捣固机专用直线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