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驱动搅拌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8359.4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卡;裴广斌;王晓川;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F15/00;B01F7/18;B01F13/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驱动装置 反应器 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反应装置 气体驱动 驱动方式 安装孔 气液固三相反应 液体循环管 储气腔体 传动装置 顶面中心 反应料浆 反应气体 反应压力 桶状结构 轴承密封 出料口 出气管 搅拌桨 进料口 进气杆 气密性 引流杆 密封 转动 电机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驱动搅拌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进料口、气流驱动装置、出气管、液体循环管、和出料口,所述反应器为桶状结构,在反应器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通过轴承密封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所述的气流驱动装置包括储气腔体、旋转进气杆和气流引流杆。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流驱动装置,使得反应气体与反应料浆混合的更加充分,同时利用气流带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方式,代替了传统驱动方式的电机以及传动装置,使反应装置的结构得到了简化;另外采用密封的设计,提高了反应压力,加快了气液固三相反应的速度,不仅保证反应装置的气密性,而且也降低了装置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驱动搅拌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气液固三相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境、生物等众多领域。由于气相容易从液相与固相中析出,使得三相反应时,相之间的传质、传热、混合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转化率及质量,所以现有的三相反应器多采用电机驱动搅拌桨转动从而使气液固三相达到混合的目的,但是其混合效果不佳。且现有的电机驱动的方式搅拌通常很难保证反应器的密封性,因此反应器多采用常压方式反应。若要使反应器在一定压力下反应,通常会通过磁力搅拌的方式来实现密封,但是其结构复杂而且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驱动搅拌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驱动搅拌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进料口、气流驱动装置、出气管、液体循环管和出料口,所述反应器为桶状结构,在反应器的顶面中心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通过轴承密封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在反应器顶面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在反应器顶面另一侧间隔设置有出气管和液体循环管,出气管的下端设置在反应器内,出气管的上端通过压力泵与液体循环管连接,液体循环管的下端设置在反应器内,在反应器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气流驱动装置包括储气腔体、旋转进气杆和气流引流杆,所述储气腔体为下端敞口的圆柱腔体,在储气腔体上连通设有进气管,储气腔体的下端与反应器为密封连接,储气腔体内设置有旋转进气杆,旋转进气杆为下端敞口的中空结构,旋转进气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旋转进气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反应器内的气流引流杆连接,所述气流引流杆为中空结构,在气流引流杆下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长度相同的气流驱动杆,气流引流杆与气流驱动杆为连通设置,在气流引流杆的底端连接有搅拌桨。
进一步地,在反应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在保温层和反应器之间设有间隙,在保温层一侧上部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在保温层另一侧下部连通设置有出液管。
进一步地,在气流驱动杆上设置有若干同心圆出气孔组,每一个出气孔组由设置在每个气流驱动杆上的出气孔组成,出气孔均沿同心圆的顺时针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储气腔体通过螺纹密封与反应器相连。
进一步地,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地,在出气管上设置有限压阀。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流驱动装置,在气流的驱动下,气流驱动杆和搅拌桨一起转动,使得反应气体与反应料浆混合的更加充分,同时利用气流带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方式,代替了传统驱动方式的电机以及传动装置,使反应装置的结构得到了简化;储气腔体采用螺纹密封的方式与反应器相连,在安装孔内通过轴承密封设置气流驱动装置,由于采用密封的设计,提高了反应压力,加快了气液固三相反应的速度,不仅保证反应装置的气密性,而且也降低了装置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流驱动杆以及驱动杆上出气孔的的分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8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快速调节温度的化工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热塑性弹体发泡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