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循环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6738.3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8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肖连峰;殷志雄;杨闯;乐毅;王小瑜;袁经煌;黄辰君;熊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9 | 分类号: | F02M26/19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接管 废气循环 废气 出气端口 本实用新型 出气接口 新鲜空气 管结构 发动机 混合气出口端 发动机气缸 废气进气管 分配均匀性 氮氧化物 法兰连接 废气混合 进入端 有效地 侧壁 法兰 管壁 伸入 通孔 置入 穿过 伸出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循环管结构,包括连接于发动机气缸的进气接管和设置在进气接管侧壁上的废气循环管,废气循环管的一侧端口为废气进气管口,另一侧端口为废气出气端口,进气接管和废气循环管之间通过废气出气接口法兰连接,废气出气端口穿过废气出气接口法兰置入到进气接管内,且废气出气端口的伸入到进气接管内的伸出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进气接管的前端为新鲜空气进入端,后端为混合气出口端。本实用新型加快废气混合速度,使得废气与新鲜空气在进气接管内快速均匀混合,提高发动机各缸的EGR率分配均匀性,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循环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废气再循环系统(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度燃烧的技术,具体地,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排放。
目前发动机EGR系统废气混合方法:通过废气循环管将排气管直接接到进气接管,排气管内的废气与进气接管的新鲜空气直接混合,但这种方案混合效果较差,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混合效果,导致各缸的EGR率分配均匀性较差,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综合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废气循环管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循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发动机气缸的进气接管和设置在进气接管侧壁上的废气循环管,所述废气循环管的一侧端口为废气进气管口,另一侧端口为废气出气端口,进气接管和废气循环管之间通过废气出气接口法兰连接,所述废气出气端口穿过废气出气接口法兰置入到所述进气接管内,且废气出气端口的伸入到进气接管内的伸出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进气接管的前端为新鲜空气进入端,后端为混合气出口端,所述通孔开设在废气出气端口朝向于新鲜空气进入端的侧壁上,而废气出气端口的通孔对面侧为倾斜的切开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接管上设有废气进气接口法兰,所述出气接口法兰和废气进气接口法兰匹配对接固定,所述废气出气端口从废气出气接口法兰和废气进气接口法兰的中孔中插入到到所述进气接管内,所述废气出气接口法兰和废气进气接口法兰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垫片。
优选地,所述废气循环管的管身上设有一段方便伸缩置放的波纹管。
优选地,所述通孔均匀排列在废气循环管的废气出气端口末端,通孔直径为4mm。
其中,进气接管在其外壁上设有废气进气接口法兰,用于安装废气循环管。密封垫装在进气接管与EGR混合器之间,它主要防止废气泄漏。废气循环管一端安装在进气接管废气进气接口法兰上,其末端插入进气接管内部,表面上设有气体流过的通孔,均匀分布在进气接管的内部中间位置,另一端安装在EGR阀废气出气接口法兰上,两端都通过两M8螺栓紧固。
设计的通孔能够让进气接管内的新鲜空气能够直接穿入到废气出气端口内,而切开的倾斜的切开口排气时,能够让废气能够自然轻松地顺着新鲜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出,而由于通孔的设计,就让新鲜空气能够直接灌入并和废气混合,使得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的更加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使用该结构废气循环管,新鲜空气通过废气循环管的通孔与废气进行混合,增大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的面积,且能加快废气混合速度,使得废气与新鲜空气在进气接管内快速均匀混合,提高发动机各缸的EGR率分配均匀性,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循环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6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碳罐
- 下一篇:一种气缸盖上的EGR阀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