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测器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4913.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3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震;王钧效;李树伟;邹湘;翟兴亮;张文剑;朱维彬;张清军;赵自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输入连接件 探测器 板体 封罩 探测器模块结构 信号输入区 第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 探测器组件 信号输出 连接件 封盖 数据采集电路板 环境适应性能 第一连接件 连接探测器 探测器连接 第二表面 密封元件 使用寿命 贴合 罩设 密封 | ||
1.一种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器组件(6),包括探测器(61)和与所述探测器(61)连接的信号输出连接件(62);
数据采集电路板(5),包括板体和信号输入连接件(511),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具有信号输入区(51),所述信号输入连接件(511)设置于所述信号输入区(51),所述信号输出连接件(62)与所述信号输入连接件(511)连接;
第一封盖(1),贴合于所述板体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探测器封罩,罩设于所述探测器组件(6)和所述信号输入连接件(511)外;
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探测器封罩、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封盖(1);和
第一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封罩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探测器封罩和所述信号输入区(51)所形成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纹连接件(81),所述探测器封罩、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封盖(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81)可拆卸地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第一密封圈(71),所述探测器封罩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421),所述第一密封圈(71)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421)内并抵压于所述第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还具有信号处理区(52),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信号处理区(52)的信号处理元件(521),所述探测器模块结构还包括:
第二封盖(2),罩设于所述信号处理元件(521)外;
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封盖(2)、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封盖(1);和
第二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封盖(2)与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封盖(2)和所述信号处理区(52)所形成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螺纹连接件(82),所述第二封盖(2)、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封盖(1)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82)可拆卸地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为第二密封圈(72),所述第二封盖(2)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72)安装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并抵压于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模块结构包括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第三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封盖(1)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封盖(1)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信号输入区(51)相对的部分所形成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元件为第三密封圈(73),所述第一封盖(1)的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1),所述第三密封圈(73)安装于所述第三密封槽(11)内并抵压于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模块结构包括第四密封元件,所述第四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封盖(1)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封盖(1)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与所述信号处理区(52)相对的部分所形成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密封元件为第四密封圈(74),所述第一封盖(1)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第四密封槽(12),所述第四密封圈(74)安装于所述第四密封槽(12)内并抵压于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探测器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封罩包括:
过渡支架(4),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过渡支架(4)、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一封盖(1),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过渡支架(4)的端面与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之间;和
罩体(3),套装于所述过渡支架(4)外并与所述过渡支架(4)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49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铸件X射线检测的异常缺陷图谱
- 下一篇:辐射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