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1606.3 | 申请日: | 201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君;张军成;华广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启君 |
主分类号: | F01B29/12 | 分类号: | F01B29/12;F01B21/04;F01B31/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长春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发热箱 通道管 正负压强 储气箱 机械能 本实用新型 热胀冷缩 电磁阀 缸体 气缸 蒸汽 连通 体内 动力输出设备 加热装置安装 压强 电控箱控制 动力能源 冷却装置 能量损耗 蒸汽冷却 蒸汽输送 保温层 正压强 做功 超强 覆盖 制作 | ||
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属于动力输出设备技术领域。它能够利用蒸汽的正负压强,产生动力能源。发热箱通过通道管一与热储气箱连通,热储气箱通过通道管二与气缸的缸体连通,加热装置安装在发热箱上,气缸的缸体外侧面上安装有冷却装置,通道管一和通道管二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两个电磁阀均通过电控箱控制,发热箱和热储气箱外侧均覆盖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由发热箱产生的蒸汽输送给缸体内的活塞,产生第一次工作,将蒸汽的正压强转变为活塞的机械能,缸体内的蒸汽冷却后,形成负压强,对活塞第二次做功,并转变为活塞的机械能,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能量损耗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输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
背景技术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柴薪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逐渐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光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正在得到广泛的利用。
而蒸汽产生的正负压强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能够利用蒸汽的正负压强,产生动力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包括发热箱、加热装置、通道管一、热储气箱、通道管二、气缸、冷却装置、活塞、电控箱及两个电磁阀;所述发热箱通过通道管一与热储气箱连通,所述热储气箱通过通道管二与气缸的缸体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发热箱上,所述气缸的缸体外侧面上安装有冷却装置,所述通道管一和通道管二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两个电磁阀均通过电控箱控制,所述发热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发热箱和热储气箱外侧均覆盖有保温层。
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包括发热箱、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电控箱、多个通道管一、多个热储气箱、多个通道管二、多个气缸及多个电磁阀;所述发热箱通过多个通道管一与多个热储气箱连通,所述多个热储气箱各通过多个通道管二与多个气缸的缸体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发热箱上,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多个气缸的缸体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通道管一和每个通道管二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多个电磁阀均通过电控箱控制,所述发热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发热箱和多个热储气箱外侧均覆盖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由发热箱产生的蒸汽输送给缸体内的活塞,产生第一次工作,将蒸汽的正压强转变为活塞的机械能,缸体内的蒸汽冷却后,形成负压强,对活塞第二次做功,并转变为活塞的机械能,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能量损耗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热箱;1-1-进水口;1-2-出水口;2-加热装置;3-电磁阀;4-通道管一;5-热储气箱;6-通道管二;7-缸体;8-冷却装置;8-1-吸热垫;8-2-吸冷箱;8-3-冷水套;8-4-循环管;8-5-冷却风扇;9-活塞;10-电控箱;11-保温层;12-正负压力表;13-汽轮机;14-回水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正负压强热胀冷缩机,包括发热箱1、加热装置2、通道管一4、热储气箱5、通道管二6、气缸、冷却装置8、活塞9、电控箱10及两个电磁阀3;所述发热箱1通过通道管一4与热储气箱5连通,所述热储气箱5通过通道管二6与气缸的缸体7连通,所述加热装置2安装在发热箱1上,所述气缸的缸体7外侧面上安装有冷却装置8,所述通道管一4和通道管二6上均安装有电磁阀3,所述两个电磁阀3均通过电控箱10控制,所述发热箱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发热箱1和热储气箱5外侧均覆盖有保温层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启君,未经周启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1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量供给调压控制二冲程能量转换气动发动机
- 下一篇:气马达进气量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