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6411.X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3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丁道红;罗凌妍;梁樱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道红;罗凌妍;梁樱珠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石 微生物 储藏室 水体 释放孔 底泥 净化 石头 释放 河道 河道水体 水体流动 投放设备 直接放置 污染物 相通 储存 体内 投放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包括石头本体,所述石头本体内设有用于储存微生物的储藏室,所述石头本体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储藏室相通用于使微生物自储藏室向外释放的释放孔。人造石作为微生物的储藏载体,通过将人造石直接放置在河道的底泥处,并通过释放孔使人造石内的微生物自人造石内向外释放,从而能有效并准确地向河道水体及底泥释放用于消除河道污染物的微生物,避免因水体流动将微生物冲走,同时无须采用机械投放设备投放微生物,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微生物治理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向河道投放微生物以消除河道水体污染物及河道底泥污染物,但由于河道水体的流动易将微生物带入下游河流,降低了利用微生物进行水体治理的效果。此外,为了能有效的向河道水体和底泥的污染处投放微生物,往往要应用到一些投放设备进行微生物的投放作业,采用投放设备投放微生物费用较为高昂。
【发明内容】
为了便捷且低成本地向河道水体及河道底泥投放用于治理河道污染的微生物,本申请提供了以人造石本体作为微生物储藏载体以向河道水体及河道底泥投放微生物的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包括石头本体,所述石头本体内设有用于储存微生物的储藏室,所述石头本体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储藏室相通用于使微生物自储藏室向外释放的释放孔。
所述石头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储藏室相通用于向储藏室加注微生物的加注管。
所述石头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储藏室相通并能与另一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上的加注管相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的出口端设有可拆卸并用于封闭出口端的封盖。
所述石头本体由混凝土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人造石作为微生物的储藏载体,通过将人造石直接放置在河道的底泥处,并通过释放孔使人造石内的微生物自人造石内向外释放,从而能有效并准确地向河道水体及底泥释放用于消除河道污染物的微生物,无须采用机械投放设备投放微生物,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2、人造石安置在水体底部不易被流动的水体冲走,从而确保微生物持续地定点释放,避免因水体流动将微生物冲走。
3、人造石覆盖于河道底部,有效遏制河道底泥的再悬浮对河道造成的黑臭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个用于净化水体的人造石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道红;罗凌妍;梁樱珠,未经丁道红;罗凌妍;梁樱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6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