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3925.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8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勤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勤俭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06;F28F9/10;F28F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和***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介质腔 介质导管 散热导管 纵向空气 导管 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导热介质 横向空气 新型汽车 波浪带 散热 对称设置 抗震能力 散热效果 竖直排列 双层柔性 外部空气 主板结构 连接管 组连接 车体 导通 漏出 连通 颠簸 流出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包括对称设置的上、下导热介质腔体,接入和流出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连接管以及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之间的散热导管组,且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之间通过竖直排列的多根介质导管连通,其中,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与散热导管组连接均处为双层柔性主板结构,所述散热导管组包括横向空气散热波浪带和纵向空气导管,所述横向空气散热波浪带连接于相邻的介质导管之间,所述纵向空气导管设于介质导管中,且纵向空气导管两端分别穿过上、下导热介质腔体并导通外部空气。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车体长期颠簸导致导热介质漏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还能够有效增强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主流散热器存在以下弊端:车体螺丝直接固定在散热器导热介质外壁,由于散热器跟随车体长期颠簸、震动、导致螺丝固定位置变形、开裂等,导热介质直接漏出,降低或丧失导热功能;导热介质腔体对外的连接管一般采用硬连接,在使用中由于长期的震动、摇晃,也会导致连接断裂、裂纹、松动等问题,导热介质漏出,降低或丧失导热功能;散热器芯体是由纵向排列的空气导管和横向排列的空气导管交叉构成(百叶窗式),只有横向导管部分是开放式接触外部空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空气接触面积,增强了空气导热效果,但而纵向的空气导管上下是密封的,空气导管的对外接触面有限,导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上、下导热介质腔体,还包括围成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的导热介质壁,接入和流出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连接管以及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之间的散热导管组,且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之间通过竖直排列的多根介质导管连通,其中,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与散热导管组连接均处为双层柔性主板结构,包括腔体壁、安装壁以及二者之间均匀设置的拱形支撑板,所述散热导管组包括横向空气散热波浪带和纵向空气导管,所述横向空气散热波浪带连接于相邻的介质导管之间,所述介质导管两端分别连通于上、下两处腔体壁,所述纵向空气导管设于介质导管中,且纵向空气导管两端分别穿过上、下导热介质腔体并导通外部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导热介质腔体一侧设有进介质口,并连接有所述接入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连接管,所述下导热介质腔体中部设有出介质口,并连接有所述流出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腔连接管。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导热介质能够均匀的由介质导管从上导热介质腔体流入下导热介质腔体,并且避免进介质口和出介质口距离过近而使得导热介质仅从邻近进介质口的介质导管流下,从而保证了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导热介质腔连接管与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一体焊接,保证了散热器整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介质导管直径为6~ 10mm,所述纵向空气导管直径为1~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纵向空气导管两端分别与上、下导热介质腔体的导热介质壁持平。保证了散热器上、下两端的平整,从而避免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刮擦等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下导热介质腔体两端设有侧安装腔,所述侧安装腔包括介质腔壁和螺钉安装壁,且二者之间为中空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得螺丝与螺钉安装壁的接触处因震动而变形、裂纹时,导热介质不会漏出,保证了导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导热介质腔连接管为金属波纹管。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能有效避免震动导致的断裂,同时,金属波形管软连接的材质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不会因为天气导致的热胀冷缩而破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勤俭,未经姚勤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3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 下一篇:热交换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