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近拍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0907.X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2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振;吴庆政;吴承谒;陈周聪;刘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24;G03B13/3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定焦 感光芯片 光学镜头 液态镜头 轭板 支架 本实用新型 组装 芯片支架 固定设置 光学特性 上下滑动 支架顶端 顶盖 无穷远 顶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拍模组,其包括:VCM、液态镜头及定焦模组,所述VCM具有轭板及设置在轭板内的支架,所述液态镜头固定设置在轭板的顶面,支架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轭板内,该支架的中心设有一中孔,支架顶端设有一顶盖,所述定焦模组包括组装固定在一起的光学镜头,芯片支架及感光芯片,本实用新型将光学镜头与感光芯片及芯片支架组合在一起形成定焦模组,定焦模组在组装时可以先调好光学镜头跟感光芯片的位置关系,确保无穷远无光学特性问题,将定焦模组与带液态镜头的VCM再通过AA制程进行组装,可确保VCM上的液态镜头与定焦模组的光学镜头及感光芯片保持对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特别是指一种镜头的近拍模组模组。
背景技术
微距镜头不是说只能拍摄近距离,而是可比一般镜头拍的更近,普通的手机摄像头一般只能拍无限远到6CM。现有的一种微距镜头是通过改变液晶的曲率来实现对焦,其是通过电流改变液晶的曲率变化,这种方式的微距镜头一来比较耗电,二来线路繁多,组装不便,容易出现故障。
为了改善上述现有微距镜头的缺陷,本案设计人研发了一种带液态镜头的音圈马达,其包括:VCM(音圈马达)、配合在VCM内的光学镜头、一支架顶盖及一液态镜头,液态镜头设置在VCM的顶面,支架顶盖与VCM的支架固定配合。VCM内的支架向下或者向上动作时会通过设置在液态镜头底部的金属片去挤压薄膜内的液体,从而改变液态镜头薄膜的曲率,改变其焦距,实现对焦功能,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该音圈马达在支架与液态镜头之间设置支架顶盖,通过支架顶盖随支架的移动而与液态镜头的下端面相互挤压、接触或者分离,液态镜头受到支架顶盖挤压时,液态镜头里面的液体会受到挤压,液体流动从而形成新的曲率大小,曲率越大,可拍摄的距离变近,从而实现近距离对焦。相较于现有通过改变液晶曲率实现对焦的镜头,该音圈马达采用机械方式控制曲率变化,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无需设置复杂电路,减少能耗,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上述带液态镜头的音圈马达在装配时,是先把光学镜头从VCM的底部组装上去,组装时需要用治具控制光学镜头的高度,确保后焦高度不会出错;光学镜头安装完后,再把液态镜头装设在VCM的轭板顶部,并确保液态镜头与光学镜头的同心度;之后还需要将组装有光学镜头及液态镜头的VCM与感光芯片模组组装在一起,确保感光芯片、光学镜头及液态镜头三者相互对中,最后进行调试,形成近拍模组模组。但在组装时,光学镜头与液态镜头固定后需调整位置与底部的感光芯片保持对中,固定有光学镜头及液态镜头的VCM与感光芯片校对时较为困难,且一旦任意一个镜头与感光芯片产生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近拍模组需要重新返工,甚至会造成产品的报废。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近拍模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液晶曲率实现近距离对焦的近拍模组模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近拍模组,其包括VCM、液态镜头及定焦模组,所述VCM具有轭板及设置在轭板内的支架,所述液态镜头固定设置在轭板的顶面,支架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轭板内,该支架的中心设有一中孔,支架顶端设有一顶盖,所述定焦模组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一光学镜头,一芯片支架及一感光芯片,光学镜头的一端固定配合在芯片支架上,另一端穿出芯片支架的顶端与所述VCM的中孔同心对应,所述感光芯片配合在芯片支架的底端。
进一步,所述VCM的轭板具有一通孔,所述支架的顶盖中心具有一与液态镜头同心设置的圆环,圆环小于等于轭板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顶盖一体成型在支架的顶端,所述圆环凸出该顶盖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顶盖可拆卸的配合在支架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09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