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2799.1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10 | 分类号: | E05B79/10;E05B77/40;E05B8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臂 内锁 锁体 外锁组件 固定座 传动臂 防误锁 内开 本实用新型 传动电机 传动组件 固定支架 内开启臂 车门锁 内壁 外锁 结构稳定性 传动转轴 钥匙转动 组件包括 安全臂 固定槽 涡轮 蜗杆 汽车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锁,包括锁体、传动组件、内锁组件、外锁组件和防误锁控制臂,内锁组件包括内开传动臂、内开启臂和内锁止臂,内开传动臂与防误锁控制臂连接,外锁组件包括外锁控制臂、安全臂、固定座和钥匙转动臂,外锁控制臂朝向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固定槽,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电机、传动转轴、蜗杆和涡轮,传动电机上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锁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支架设于锁体背向固定座一侧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性高,通过内开传动臂的设计,提高了内开启臂与防误锁控制臂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固定座的设计,提高了内锁组件与锁体之间、外锁组件与锁体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内锁组件和外锁组件由于振动导致的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锁。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汽车的日益普及和大众化,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行驶时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车门锁作为汽车车门总成中重要组成部分,已标配装在车辆上,由于汽车车门锁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驾驶员和乘驾员的安全性能,因此汽车生产商对汽车车门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
现有的汽车车门锁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稳定性不高,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较大时容易导致零部件的脱落,降低了用户体验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锁内部结构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汽车车门锁,包括锁体、设于所述锁体内的传动组件和分别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内锁组件、外锁组件及防误锁控制臂,所述内锁组件包括内开传动臂、与所述内开传动臂连接的内开启臂和与所述内开传动臂转动抵触的内锁止臂,所述内开传动臂与所述防误锁控制臂连接,所述外锁组件包括外锁控制臂和分别与所述外锁控制臂连接的安全臂、固定座及钥匙转动臂,所述外锁控制臂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钥匙转动臂一端卡合在所述固定槽内,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电机、与所述传动电机连接的传动转轴、与所述传动转轴连接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连接的涡轮,所述传动电机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锁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锁体背向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内壁上。
上述汽车车门锁结构稳定性高,通过所述内开传动臂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内开启臂与所述防误锁控制臂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内开启臂的设计,有效的保障了汽车门锁的内部开启功能,通过所述固定座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内锁组件与所述锁体之间、所述外锁组件与所述锁体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所述内锁组件和所述外锁组件由于振动导致的脱落,通过所述传动组件的设计,有效的保障了所述内锁组件和所述外锁组件对汽车车门的驱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内设有降噪件,所述降噪件采用降噪海绵或降噪器制成,所述降噪件用于降低所述汽车车门锁发出的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外锁控制臂上设有安全扭簧,所述安全扭簧的末端与所述安全臂连接,所述安全扭簧用于对所述安全臂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背向所述内开传动臂的一端设有开关接片,所述开关接片用于接收汽车车门的开关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末端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蜗杆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的中部串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用于所述涡轮与所述锁体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锁体之间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内设有多组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电机的上端设有第一触片,所述外锁控制臂上设有第二触片,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均分别与所述开关接片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2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