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式新型防雷接地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6634.3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徐敏;游志远;顾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C7/12;H01C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外壳 电容内芯 接地极 防雷接地模块 本实用新型 接地模块 放射式 金属棒 空腔 压敏电阻片 阳极 串联组合 介质填充 水平对称 外界环境 外壳侧边 外壳顶部 压敏电阻 隔绝壳 密封层 内介质 氧化锌 钳压 伸入 泄流 放射性 放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式新型防雷接地模块,包括金属外壳、金属棒、电容内芯、介质,金属外壳内具有空腔,介质填充在空腔内,电容内芯设置在金属外壳中且包裹在介质中,金属棒作为阳极,一端伸入金属外壳内与电容内芯连接,另一端与ZnO压敏电阻连接,外壳顶部设置有用于隔绝壳内介质与外界环境的密封层,外壳侧边底部引出若干接地极,若干接地极呈放射性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模块采用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片和新型接地模块的串联组合形式,外加底部接地极水平对称放射布置,达到快速均匀泄流钳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电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放射式新型防雷接地模块。
背景技术
接地模块作为保障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建筑设施等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其接地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防雷措施是否有效。
接地模块作为防雷系统的核心部件,不仅为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建筑设施等提供可靠地参考地,而且在发生严重雷击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钳压泄流,从而有效的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因此其泄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雷保护效果。然而,传统的接地模块往往很难及时泄流,尤其是面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散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变得尤为重要。
通常当雷电流击中输变电线路或杆塔时,绝大部分雷电流会经由接地装置散流入地。但当杆塔接地装置散流不良时,导致接地电阻过高,雷电流就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从而造成绝缘子闪络,进而引起输变电线路跳闸等。因此合理布置接地模块变得尤为重要,放射式防雷接地模块不仅可以提高其散流效率和降低接地电阻,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接输变电线路雷电反击跳闸率,从而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传统的接地方式包括外引接地、加埋降阻剂、深井爆破等,无疑都费时费力且建设成本巨大。比如外引接地技术,它对场地和用料要求很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埋降阻剂技术,其降阻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迅速下降,造成接地电阻反弹,甚至严重侵蚀接地体,且对环境构成污染;而深井爆破技术是在特殊情况下的非常规辅助手段,耗时耗力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传统接地模块的接地极设置部分基本都是单根入地,通常为了进一步加快泄流,一是加粗单根接地体,二是延长单根接地体,但都存在高强度,大通流下接地模块散流不全面和不及时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地模块单根接地极设置容易出现腐蚀后断点而无后备散流保护的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既能有效泄放电流又能钳制电压且底部接地极呈放射式的新型防雷接地模块,以适应雷击电流能量高,接地电阻较高的严酷工况地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式新型防雷接地模块,通过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片和新型防雷接地模块串联组合,外加底部接地极水平对称放射布置,达到快速均匀泄流钳压的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射式新型防雷接地模块,包括金属外壳、金属棒、电容内芯、介质,所述金属外壳内具有空腔,介质填充在空腔内,电容内芯设置在金属外壳中且包裹在介质中,金属棒作为阳极,一端伸入金属外壳内与电容内芯连接,另一端与ZnO压敏电阻连接,外壳顶部设置有用于隔绝壳内介质与外界环境的密封层,所述外壳侧边底部引出若干接地极,所述若干接地极呈放射性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金属圆环,所述金属圆环依次通过钢带、连接电极与接地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极数量为四根,相邻接地极之间夹角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极数量为八根或十六根。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极由镀锌圆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极直径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通过环氧树脂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棒与ZnO压敏电阻通过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为不锈钢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未经扬州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6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仪表用接地装置
- 下一篇:测试用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