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06739.0 | 申请日: | 2018-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6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腔 注塑 本实用新型 定模板 组合式汽车 第二型腔 面罩 动模板 注塑板 注塑口 转向柱 装配 底板 产品外型 汽车用品 市场需求 双色注射 塑料注塑 注塑流道 次合模 定位块 芯旋转 注塑模 动模 合模 模具 连通 美观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注塑板,注塑板上具有注塑口,动模板上具有型芯,定模板上具有型腔,型腔包括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型芯与第一型腔形成第一部分成形腔,型芯与第二型腔形成第二部分成形腔,第一部分成形腔和第二部分成形腔均通过设置在定模板内的注塑流道与注塑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型芯旋转式双色注射技术,即当第一种塑料注塑完成后,动模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注塑出来的产品外型美观、设计精巧,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高精度的定位块,使得模具在合模后,与第一次合模的精度相同,从而保证制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转向柱面罩是汽车内饰件之一,现有的转向柱面罩通过软硬胶结合成型,这种软硬胶搭接产品主要通过现有的双色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但是,现有的双色注塑成型模具注塑出来的汽车转向柱面罩,产品外观质量差,而且两种材质的贴合强度差,容易脱落分离,故为了提升整车品质,亟需开发出一种结合牢固,外观质量较高的转向柱面罩的注塑模具。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上护罩潜伏式进浇流道[申请号:201020268535.4],该实用新型包括定模底板和动模底板,定模底板中安有浇口定位圈,定模底板下连接定模框,定模框中安装定模,定模中安装喷嘴,喷嘴连接主流道,动模底板上安装模脚和顶板,顶板上连接顶杆,模脚上安装动模框,动模框中安装动模,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隙构成模腔,主流道连通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中安装浇口镶块,浇口镶块中制有潜伏流道,潜伏流道连通主流道,潜伏流道的潜伏浇口连通模腔。
该实用新型可避免产品产生熔接痕、缩影等缺陷的发生,但其仍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依次包括底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注塑板,注塑板上具有注塑口,动模板上具有凸出动模板表面的型芯,定模板上具有向定模板内部凹陷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合模时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型芯与第一型腔配合时形成第一部分成形腔,型芯与第二型腔配合时形成第二部分成形腔,所述第一部分成形腔和第二部分成形腔均通过设置在定模板内的注塑流道与注塑口连通。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注塑口和注塑流道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部分成形腔和第二部分成形腔分别对应一个注塑口和一个注塑流道。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型芯有且仅有一个,合模时型芯与第一型腔相配合,动模板绕轴心线旋转180度再合模时,型芯与第二型腔相配合。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沿动模板的轴心线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定模板和注塑板之间还设有加热模板,热流板设置在加热模板内,所述热流板一端与注塑口连通,另一端与注塑流道连通,所述加热模板侧面设有外接电源插口,所述外接电源插口与热流板电连接。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注塑流道外套设有电热浇口套,所述电热浇口套与外接电源插口电连接。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注塑板上还设有注塑定位环,所述注塑定位环的轴心线与注塑口的轴心线相重合。
在上述的高装配精度组合式汽车转向柱面罩注塑模中,所述动模板或定模板上设有凸出于动模板或定模板表面的零度定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6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的模块化快速塑料模具
- 下一篇:模具进料机构逼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