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0953.1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5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詹小斌;汤滢;李锡文;何宇;沈宝君;孙志斌;龙杰才;王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11/00 | 分类号: | B01F1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孔娜;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体 弹性支撑 底板 混合装置 声共振 激振 复合含能材料 本实用新型 安装平台 驱动功耗 多相流 减小 相背 地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流混合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激振质体、负载质体、第一弹性支撑、第二弹性支撑及第三弹性支撑,所述安装平台包括相背的底板及顶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激振质体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激振质体;所述第三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底板。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驱动功耗,减小了对地基的作用力,提高了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流混合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剪切敏感、温升敏感及挤压敏感等因素的限制,复合含能材料难以采用高剪切速度混合。在较低剪切速率条件下,由于液体组分含量较少,物料的流动性能差,物料混合呈层流运动状态,导致很难达到优越的混合效果。现有的混合技术主要是通过混合元件(如桨叶或者螺杆)与物料剪切实现分散,不仅难以提高混合效率,且由于混合元件与机筒之间存在摩擦碰撞及过高的剪切力而增加了生产危险性。因此,传统混合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复合含能材料混合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发展需求,急需研究新型混合方法及装备。
声共振混合装置作为一种新型无桨混合方式,其通过机械共振原理产生高强度振动,从而在混合物料中产生低频高强度波使物料均匀混合,具有独特的环保、高效和安全等优点。随着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单纯地从动力学角度难以解决的、近共振/共振区域内工作振动机械的振动稳定性问题,从计算机控制角度解决变为可能,故近共振/共振机械逐渐得到应用。但目前的三自由度声共振混合装置复杂度高,系统稳定性差,振动的稳定控制难度大;同时,三自由度声共振混合装置的结构复杂,维护成本和制造成本高。当采用单质体共振混合装置时,由于单质体共振混合装置无隔振弹簧,导致传给地基的动载荷较大,使用受到限制。目前,大部分声共振混合设备未对机械系统内部结构进行密封,粉尘和液体容易进入机械系统内部,造成系统故障和损坏,更严重的是,含能粉体进入机械系统内部,由于摩擦和碰撞等极有可能引起爆炸。相应地,本领域存在着发展一种稳定性较好的声共振混合装置的技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其基于现有的三自由度声共振混合装置及单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的结构及工作特点,研究及设计了一种稳定性较好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激振质体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激振质体;所述第三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底板,减小了对地基的作用力,提高了稳定性及安全性,易于振动的稳定控制,且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同时,所述防护罩连接于所述安装平台,且所述防护罩、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密封套及所述底座形成密闭腔,所述混合容器收容于所述密闭腔内,使得混合部分与驱动机械部分相隔离,避免了粉体等进入驱动机械部分,提高了安全性,且模块化程度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激振质体、负载质体、第一弹性支撑、第二弹性支撑及第三弹性支撑,所述安装平台包括相背的底板及顶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激振质体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激振质体;所述第三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还包括密封套,所述顶板开设有通槽,所述密封套部分的收容于所述通槽内,其外侧及内侧分别连接于所述通槽的内壁及所述负载质体。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质体包括主体板、连接柱及凸台,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延连接于所述密封套;所述负载质体通过所述主体板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及所述第三弹性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90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科护理用药物振荡器
- 下一篇:一种恒温超声波样品溶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