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空冷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5912.3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3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峰 |
主分类号: | F01D25/12 | 分类号: | F01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史桂芬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尖峰 板式换热器 汽轮发电机组 冷却水 空冷汽轮机 间接空冷 汽轮机凝汽器 循环水出水口 循环水管道 冷却单元 冷却系统 循环水进水口 循环水入水口 本实用新型 间接空冷塔 冷却水管道 循环冷却水 安全运行 江河湖泊 自然水体 热效率 给水泵 贯流式 凝汽器 排水口 取水口 并联 换热 排汽 冷却 海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接空冷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包括汽轮发电机组、间接空冷单元、贯流式尖峰冷却单元,一端为取水口,另一端为排水口;尖峰冷却单元包括给水泵、尖峰冷却水‑水板式换热器,通过冷却水管道连接;尖峰冷却水‑水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进水口与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尖峰冷却水‑水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水口与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入水口通过循环水管道连接,尖峰冷却水‑水板式换热器与间接空冷塔并联共同为凝汽器循环冷却水提供冷却换热。在温度高的环境里,在不增加耗水的情况下,利用江河湖泊海洋等自然水体,降低空冷汽轮机的排汽背压,提高空冷汽轮机的热效率并保证空冷汽轮机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特别是用于间接空冷式冷却汽轮机排汽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轮发电机组采用蒸汽和水用作工质,水在锅炉内被加热成高温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从锅炉出来后,进入汽轮机,在汽轮机内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叶片做功,蒸汽携带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高温过热蒸汽失去热能后变成低温乏汽,从汽轮机排出的低温乏汽经过冷凝后变成水,冷凝水又被送回锅炉加热,如此循环往复,组成汽轮机发电的热力循环,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被冷凝成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湿式循环水冷却系统,这种冷却系统主要由凝汽器、凉水塔和开式循环水系统组成,在凝汽器中循环水吸收汽轮机排出的乏汽余热,然后循环水被泵送到凉水塔里面蒸发冷却,部分循环水蒸发到空气中,水蒸发从循环水吸热并将热量以水蒸汽形式排入大气中,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循环水,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从自然界取水用于补充大量循环水给汽轮机发电厂,会加剧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破坏自然环境,甚至威胁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为了节约水资源,另一种将乏汽冷凝成水的方式,即干式冷却系统,也被称作空冷系统的冷却方式,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的汽轮机发电厂,空冷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空冷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汽轮机的排汽口直接安装一个空冷凝汽器,一般是用汽-气换热器充当凝汽器,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废热通过空冷凝汽器直接散热到空气中。另一种是间接空冷方式,这种方式是在汽轮机的排汽口安装一套由闭式循环水、凝汽器和间接空冷散热塔组成的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一般采用汽-水换热器,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废热通过闭式循环水为中介,闭式循环水在凝汽器和间接空冷散热塔之间循环,将乏汽废热通过间接空冷塔散热到空气中。两种空冷方式都可以达到冷却过程基本不耗水的节水效果,但是,空冷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即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空冷方式将乏汽冷凝成水的温度也高,而乏汽冷凝温度越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就越低,汽轮机热效率越低,对应的就是汽轮发电机组的能耗越高,因此,常规的空冷方式汽轮机发电节水不节能,并且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空冷方式难以保证汽轮机安全运行,为了提高空冷方式汽轮机发电的效率并且提高汽轮机运行安全性,有人发明了用于空冷汽轮机的循环水湿式尖峰凉水塔冷却系统,为空冷汽轮机在高温季节提供辅助水冷却,尖峰冷却系统是在火力发电机组标准配置的汽轮机乏汽冷却系统之外,额外增加的一套冷却系统,用于在环境温度高的时段为发电机组的汽轮机乏汽冷却提供额外的冷却能力。但是,这种湿式尖峰冷却系统,在运行时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循环冷却水,这不仅在缺水的地区实际上不可行,而且与中国现行的禁止火电厂在缺水地区采用湿式循环水冷却的政策相违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间接空冷式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在温度高的环境里,可以在不增加循环水蒸发损耗的情况下,利用水冷方式的优点,为空冷式冷却汽轮机排汽的冷却系统提供尖峰辅助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峰,未经李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5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转子联轴器排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位自动补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