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7054.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邓锡泽;陈芝敬;郭杰亮;董松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F16F15/08;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件 减振垫 汽车散热器 散热器 盲孔 本实用新型 隔振效果 一端连接 整车成本 承载面 凸起部 有效地 减振 车身 承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同时降低操作难度和整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冷却系统由散热器、冷却风扇以及冷却管路组成,冷却风扇采用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而散热器则需要通过减振垫安装在车身上。减振垫主要用于减少冷却风扇、散热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振动。
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一般通过减小散热器减振垫的硬度,以减小发动机、变速箱、冷却风扇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但散热器减振垫硬度的减小,却会导致隔振效果不理想,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小悬置刚度和对悬置结构进行优化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难度较大,而且开模费用高,导致整车成本上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减振垫由于硬度减小导致隔振效果不理想,采用悬置刚度减小和优化悬置结构方法导致整车成本上涨的技术问题,以有效地提高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同时降低操作难度和整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减振垫,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减振件呈圆台状。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凸起部均匀分布于所述承载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呈球形。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一端上,多个所述第二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还包括供散热器的安装插销插入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贯穿于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盲孔的截面呈条形,所述第二盲孔的截面呈圆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材料均为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7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