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及应用其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4079.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0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晶;程旺斌;李小宇;柳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锅炉厂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47/06;B01D4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液盘 导流锥 均流器 气液分流装置 板式 脱硫系统 双循环 单塔 筒形塔体 倒置 筒形 应用 最大水平截面 本实用新型 浆液回收 空心圆锥 升降机构 水平固定 水平截面 塔体内壁 外部连通 下端边缘 依次设置 占用空间 阻力损失 空心锥 外边缘 上端 除尘 通孔 脱硫 体内 | ||
1.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塔体(40),在筒形塔体(4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流锥(41)、均流器(42)和集液盘(43),所述导流锥(41)为倒置的空心锥台型,导流锥(41)上端的外边缘水平固定在筒形塔体(40)内壁上,导流锥(41)的下端边缘与均流器(42)连接,均流器(42)下方设有集液盘(43),集液盘(43)通过升降机构(45)与导流锥(41)连接,所述集液盘(43)为倒置的空心圆锥型,且集液盘(43)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小于均流器(42)的水平截面面积,在均流器(42)上设有均匀的通孔,集液盘(43)侧壁设有与筒形塔体(40)外部连通的塔内浆液回收管路(4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5)为微型液压推杆器,所述微型液压推杆器的底座固定在导流锥(41)的外侧壁上,微型液压推杆器的伸出端与集液盘(4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盘(43)的最大水平截面面积为筒形塔体(40)水平截面面积的50%-7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液盘(43)的底角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所述α为12°-18°。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器(42)与集液盘(43)之间的间距为0.5m-3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器(42)上的通孔开孔率为30%-60%,单个通孔的孔径为25mm-35mm,且每个通孔间的孔隙不小于4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器(42)为合金材质,其厚度为2mm-4mm。
8.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的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除雾器(2)和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3),下部吸收塔自上向下设置有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进烟口(7)和塔内浆液池(8),塔内浆液池(8)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9)相连接,吸收塔(1)外设置有塔外AFT浆液箱(10),塔外AFT浆液箱(10)与上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3)之间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部吸收塔与下部吸收塔之间设有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通过塔外浆液回收管路(5)与塔外AFT浆液箱(10)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吸收塔和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的直径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所在塔体直径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吸收塔和筛板式气液分流装置(4)的直径相同,且大于下级循环浆液吸收喷淋系统(6)所在塔体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锅炉厂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锅炉厂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40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