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6986.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4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候芮;陈四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旋转杆 螺纹孔道 探头 可伸缩金属杆 超声波检测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 固定支架 固定装置 套筒 底座 固定装置结构 充分接触 对称放置 固定探头 施工现场 施加压力 室内试验 携带方便 一端设置 可安装 试件 竖直 拆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对称放置的侧固定支架,侧固定支架包括底座、可伸缩金属杆和用于固定探头的套筒,底座的中心位置与可伸缩金属杆的一端相连接,可伸缩金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螺纹孔道、第二螺纹孔道和第三螺纹孔道,第一个螺纹孔道与第一螺纹旋转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螺纹旋转杆的另一端与套筒相连接,第二螺纹孔道和第三螺纹孔道分别与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相连接,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用于给所述探头施加压力,进而探头与试件进行充分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安装拆卸使用,携带方便,在施工现场或室内试验均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是应用超声脉冲检测技术对混凝土,陶瓷、岩石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和构件等进行无损检测的智能化仪器,可以用于强度检测、结构或材料内部缺陷和裂缝深度检测、匀质性、损伤层厚度检测,在建筑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使用时要求两个平面换能器分别放置在试件或构件的两端,并且两侧换能器应平行放置,与构件接触位置涂抹凡士林等耦合剂。但在目前超声波测试的结果出现较大的离散性,该装置在测量时存在以下问题:1、试验过程中难以控制使两换能器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造成超声波实际路程并不等于试件或构件跨度,使超声波波速的测量值不准确,对试件或构件强度或内部缺陷等方面评估不具有可靠性;2、换能器两侧受力力不同,使换能器与构件中间耦合剂层的厚度不同,结果显示的超声波速会受两端力的大小影响,如果用力过小,探头和试件之间存在空气层,则超声波无法传播,显示超声波速为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的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探头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对称放置的侧固定支架,所述侧固定支架包括底座、可伸缩金属杆和用于固定探头的套筒,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可伸缩金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可伸缩金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螺纹孔道、第二螺纹孔道和第三螺纹孔道,所述第一个螺纹孔道与第一螺纹旋转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孔道和第三螺纹孔道分别与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用于给所述探头施加压力,进而所述探头与试件进行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可伸缩金属杆、第一螺纹旋转杆、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外侧均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可伸缩金属杆包括至少3节伸缩子金属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每个所述伸缩子金属杆均可固定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侧固定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橡胶层。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两侧探头在侧固定支架上的固定位置,保证了在使用非金属超声波换能器时,两侧换能器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超声波波速的测量值更加准确,对试件或构件强度或内部缺陷等方面评估更加精确;
2、通过调节第二螺纹旋转杆和第三螺纹旋转杆,使两侧探头受力相同,保证超声波可以顺利的从探头进入到试件中;还可以保证中间耦合剂层厚度相同,避免了因两侧探头受力不同的人为因素导致试验结果失去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6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