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5524.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7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苏京;王激;苏楠;毛文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铁列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G01R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 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光板 检测光源 控制模块 调压器 透光口 本实用新型 电源模块 检测仪 照度计 列尾 底板 六面体结构 操作切换 导线连接 分体结构 功能增加 兼容机制 检验检测 体积缩小 透明玻璃 相对设置 仪表结构 可开合 整合 兼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六面体结构,其中,顶板一侧可开合地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顶板开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上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顶板内侧设置有检测光源;所述外壳的底板上设置有照度计,所述照度计与检测光源和透光口相对设置;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亮度调压器;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亮度调压器相连,所述亮度调压器与检测光源通过导线连接;外壳上还设置有闪光板接口,所述闪光板接口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兼容所有闪光板的检验检测,操作切换简单可靠;将分体结构整合为一体仪表结构,功能增加,体积缩小,实现多功能兼容机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尾闪光板,尤其涉及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
背景技术
列尾闪光板作为列车昼夜尾部标志,是列车列尾装置中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地,列尾白天用红白相间斜彩条标识,而到了夜晚则夜间用红色发光管闪光板,除对列车起防护作用之外,还用以表示列车完整、标示列车尾部的位置等。
闪光板的主要原理是一个设定好的光控开关,周围光线到达一定值时开启或关闭,一般在闪光板出厂时对该光控开关进行设定。
闪光板分为普通闪光板和可控闪光板两种,可控闪光板可以通过无限收发模块与列尾确认仪通信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六面体结构,其中,顶板一侧可开合地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顶板开设有透光口,所述透光口上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顶板内侧设置有检测光源;所述外壳的底板上设置有照度计,所述照度计与检测光源和透光口相对设置;
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亮度调压器;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亮度调压器相连,所述亮度调压器与检测光源通过导线连接;
外壳上还设置有闪光板接口,所述闪光板接口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列尾闪光板检测仪还设置有电流表,所述电流表设置在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电流表的示数显示部分设置在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闪光板接口包括普通闪光板接口和可控闪光板接口,所述普通闪光板接口通过普通列尾回路与控制模块相连,可控闪光板接口通过可控列尾回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可控列尾回路中,设置有用来检测可控闪光板通讯模式的确认仪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光源为三个并联的LED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风扇、闪光板模式选择开关和指示灯;所述风扇、闪光板模式选择开关、指示灯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调压器控制旋钮,所述调压器控制旋钮与亮度调压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尾闪光板检测仪,可以利用照度计和控制模块检测两种模式的闪光板;通过光度调压器调节检测光源亮度,可以进而调节闪光板的光控开关,选择合适的短路范围,设置闪光板的初始参数。本实用新型兼容所有闪光板的检验检测,操作切换简单可靠;将分体结构整合为一体仪表结构,功能增加,体积缩小,实现多功能兼容机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透光口;3、检测光源;4、照度计;5、电源模块;6、亮度调压器;9、控制模块;10、普通列尾回路;11、可控列尾回路;12、普通闪光板接口;13、可控闪光板接口;14、电流表;15、风扇;16、闪光板模式选择开关;17、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铁列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铁列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55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