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镁合金轮毂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0886.6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6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仝仲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仲盛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7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周面 内轮辋 外轮辋 进气口 镁合金轮毂 轮辐 本实用新型 均匀设置 空腔体 通风槽 轮辋 叶片 汽车 沿圆周方向 安装法兰 弧形形状 检测模块 散热效果 减震性 进气孔 镁合金 重量轻 空腔 内壁 连通 体内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镁合金轮毂骨架,包括:轮辋,其包括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构成空腔体所述内轮辋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口;多个轮辐,其为空腔体,一端与内轮辋圆周面上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安装法兰固定连接,轮辐一侧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孔;多个通风槽,其设置在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构成的空腔体内且靠近在所述进气口设置;叶片,其设置在所述通风槽内,所述叶片成弧形形状;凹槽,其设置在所述外轮辋圆周面上;检测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轮辋、轮辐材质均为镁合金。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镁合金轮毂强度高、重量轻、减震性好、回收利用率高和散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镁合金轮毂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市场的轮毂种类按材料分主要有钢轮毂和铝合金轮毂,但由于其成本高,影响了其使用范围。钢轮毂的优点是成本低,抗金属疲劳能力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如重量大,散热性较差,表面还容易锈蚀,表面锈蚀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影响散热,尤其在高速行驶中,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就会加速轮胎橡胶组织的老化,受高温天气及刹车因素等影响会导致轮胎爆裂,制动失灵,将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随着车辆需求的不断增多,车辆所需的金属材料如钢铁、铝等也与日俱增,据统计,全球铁、铝等资源的储藏量只够使用100~300年,而在我国,铁的储藏量不丰富,铝土矿的品质又不高,所以寻求一种新的替代材料,成为刻不容缓之事。
镁合金,现己知的最轻金属结构材料,由于其具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车辆轻量化发展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与钢、铝相比,镁合金具有如下优越特性:
①镁合金密度小,只及钢铁的1/4,铝合金的2/3,应用于车辆零部件上能有效降低重量,节省能源。
②比强度很大,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材料。比刚度与铝合金、钢铁基本持平,远高于工程塑料。
③阻尼性能好,吸震能力强,具有极佳的减震性,其减震性能比铝高30倍,比钢高近60倍,用在车辆车上可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④导热性好,稍逊色于一般铝合金,是工程塑料的300倍,且温度依赖性低,可用于制造要求散热性能好的电子产品。
⑤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镁合金的机械加工性好(比如制粉、切割),适合于压铸成型而且具有薄壁铸造性能。
⑥镁合金线收缩率很小,尺寸稳定,不易因环境改变而改变(相对于工程材料)。
⑦镁合金可全部回收利用,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另外,镁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约占地壳总重量的2%,而中国的镁资源储量更是位居世界首位,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重量轻、减震性好、回收利用率高、散热性能好的镁合金轮毂骨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镁合金轮毂骨架,包括:
轮辋,其包括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所述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构成空腔体,所述内轮辋圆周面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内轮辋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口;
多个轮辐,其为空腔体,一端与所述内轮辋圆周面上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安装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轮辐与所述进气口数量相对应,所述轮辐呈弧形斜角面,所述轮辐一侧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孔;
多个通风槽,其设置在所述外轮辋圆周面和内轮辋圆周面构成的空腔体内且靠近在所述进气口设置;
叶片,其设置在所述通风槽内,所述叶片成弧形形状,所述叶片一端靠近所述外轮辋圆周面,另一端朝向所述内轮辋圆周面,每个通风槽内设置3~5个叶片,叶片在所述通风槽内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仲盛,未经仝仲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0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